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B.甲诗首联中“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C.乙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甲诗中“无为”是“无须、不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

2.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1.D 2.同: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思念。异:甲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对朋友的祝愿,也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甲诗中“无为”是“无须、不要”的意思,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D错误,选D。 2. 本题考查赏析。(1)相同。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甲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怀和同情;结合“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可知,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2)不同。甲诗:结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这里诗人认为真正的友情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的,是无所不知的,一扫过去送别诗的愁苦之态,表现了一种开阔的胸襟,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关怀、思念,以及同情,结合“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感伤、凄凉的氛围,可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这是两首诗的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

答:                       

                          

                          

                          

                          

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如重阳节九月九日,登高望远、踏秋赏菊、孝亲敬老;端午节五月五日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中秋节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明月、庆祝丰收。

B.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我国号称“诗国”,女词人才名诗名扬天下,如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作家,秋瑾是清代女革命家,自号鉴湖女侠,一首《满江红》写出巾帼英雄本色。

 

查看答案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每一座城市都使尽浑身解数________,向外界发出好声音,展示城市新形象。

(2)阅读经典名句,需要我们细细地去揣摩__________,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

(3)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__________bì duān)。

(4)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chí yuán_________武汉,共抗疫情。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我国古代文章中,有许多劝学的佳句。《送东阳马生序》写了要不辞路途遥远的辛苦,向名师请教,“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强调向别人学习时既要借鉴别人的长处,又要警醒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少年急于早日成名,便问道:“我决心勤学苦练,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问:“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 “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又问:“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至少得跟我学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急功近利要不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