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灵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①,衣之绣,嬖人②屠...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灵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之绣,嬖人屠岸贾公之好也,则夸狗以悦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绛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于是国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饱则曳以归屠岸贾氏,屠岸贾大获。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屠岸贾,则狗群噬之。赵盾将谏,狗逆而拒诸门,弗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贾欺曰:“赵盾之狗也。”公怒,使杀赵盾,国人救之,赵盾出奔秦。赵穿众怒攻屠岸贾,杀之,遂弑灵公于桃园。狗散走国中,国人悉擒而烹之。

君子曰:“甚矣,屠岸贾之真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宠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蠹虫食木,木尽则虫死’,其如晋灵公之狗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删改)

(注)①曲沃:古地名。②嬖()人:受宠爱的人。③虞人:古掌山泽苑囿之官。④赵穿:赵盾的堂兄弟。⑤绳:夸赞。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绣(衣:衣服)

B.嬖人屠岸贾公之好也(因:因为)

C.屠岸贾(因:顺着)

D.赵穿众怒攻屠岸贾(因:趁着)

2.下列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

A.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

B.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

C.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

D.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

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晋灵公玩物丧志,宠信小人,咎由自取。

B.屠岸贾阿谀逢迎,歪曲事实,卒亡其身。

C.赵盾,冒死直谏,大义凛然,死得其所。

D.赵穿,相机而动,铲除奸邪,伸张正义。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盾将谏,狗逆而拒诸门,弗入。

 

1.A 2.B 3.C 4.【示例1】赵盾将要进谏,狗阻止他,把他拒之于门外,赵盾不能进入。 【示例2】赵盾准备进谏,狗阻拦他,将他拒之于门外,赵盾无法进入。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A.句意:给它穿上绣花衣。衣,给……穿衣。故选A。 2.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晋灵公高兴极了,把给大夫们吃的肉食拿来喂狗,下令对国人说:“如有谁触犯了我的狗,就砍掉他的脚。”故断句为: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故选B。 3.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根据“国人救之,赵盾出奔秦”可知赵盾并没有死,而是出奔到了秦国。本项“死得其所”有误。故选C。 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将,将要。逆,阻止。诸,之于。弗,不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注)①野步:郊野散步。②麦陇:麦田。③东风:春风。

A.第一句诗描绘了春天里碧绿的麦田,东风吹拂,一阵阵翠浪向远方荡开的画面。

B.第二句诗中的“噪”字,刻画出新生的青蛙尽情欢叫的情景,洋溢着勃勃生机。

C.最后两句诗写诗人边赏双蝶飞舞,边饮酒作乐,终烂醉如泥,栽倒野草花丛中。

D.诗人描绘了春日中郊野散步所得之景,抒发了对淡然闲适生活的憧憬羡慕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

②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可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化”,甚至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并与之建立人脉圈,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③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④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

⑤当然,我们不能为求读书的量多而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正如古人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拓展书脉圈,一方面要多读书,一方面还要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圈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都喜欢和书做朋友,“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翰林学士、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西汉名相陈平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陈更也同样都是满腹诗书,有着广博的古今中外书脉圈。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十分爱读书的,并从中受益匪浅,甚至是成就了一生。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还很平易近人,不会瞧不起任何一个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不需察言观色,不需刻意谋划,更不需有各种担心、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改变我们的心境,陶冶我们的情操,塑造我们的灵魂,滋养我们的气质,将我们变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正直高尚之人。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爱阅读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与“人脉圈”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博的人脉圈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的最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B.作为高等社交动物,人应该多交朋友,让自己的人脉广博一些,但不可一味追求人脉。

C.煞费苦心攀附名人、能人,并与之建立人脉圈,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做法不可取。

D.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既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又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2.下列与“书脉圈”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脉圈,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的书的量。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的书多,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书脉圈广。

B.一个人的书脉圈广,可以直接说明这个人爱读书;一个人的书脉圈窄,则可以直接说明这个人不爱读书。

C.要想拓展书脉圈,就得多读书,还得爱阅读;博览群书比热爱阅读,让我们更容易从书脉圈中受益匪浅。

D.因为书脉圈很廉价,还很平易近人,更容易交往,只需你安安静静捧读即可,所以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3.下列对如何处理好“人脉圈”与“书脉圈”之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拓展人脉圈同时,更要扩展书脉圈。

B.远离人脉圈,只专注于书脉圈的营建。

C.凭借广博的书脉圈拓宽自己的人脉圈。

D.结交人脉圈里的爱书人来拓展人脉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也是难成大器的。

B.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一篇日记,或抄几首古诗。

C.不管雨下得有多么大,也不管连续下多少天,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D.人生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进一步说就是自己过得好时要助人为乐,过得一般时要知足常乐,处于逆境时则要学会自得其乐。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B.随着因特网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

C.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民众的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D.作为一块正加速扩张的思想阵地,互联网以其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等特点,成为人们表达个人想法的新渠道。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不忘初心”高居“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榜首,这句话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    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都应当    初心、    初心、    初心。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A.庄重    寻找    保持    牢记

B.庄严    寻找    牢记    保持

C.庄重    牢记    保持    寻找

D.庄严    牢记    寻找    保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