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在奋进中,磨炼出了他的坚韧品格,学到了很多谋生手艺,最终使自已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成为万世师表。

朝着一定目标去走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例文: 坚持理想,收获辉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然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始终以刚毅的心重新组建伟大的理想,他把一生都奉献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它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了圣人,成为了万世师表,这个人就是孔子,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是因为有了孔子,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才能传承2500多年不中断,并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他是中华的文化象征,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万古长夜里,如果没有孔子,世界就不会天亮。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理想都是美好的。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行动,正所谓“人类因理想而伟大,理想因行动而辉煌。” 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但只要行动起来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把挫折当成上坡路,咬紧牙关终会过去。 古有屈原宁抱石沉江,亦坚守“美政”的理想,于漫漫长路上下求索;今有出生名门的南丁格尔为了改变护士地位低下这一理想,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还有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郝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遇到了许多挫折,但他都坚持下来了,最后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人一旦有了联系,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理想而奋斗,那样才能取得胜利。而这些伟人用行动阐述了实现理想的真谛。 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袁隆平的梦想是“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但与许多人不同的是,袁隆平之所以让理想照进现实,因为他永远在梦想之路上踏实行进着。每天,袁隆平都会下田去观察水稻的长势,风吹雨打都不变,他观察水稻是那认真的神情,沉思的目光无不彰显着他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而且一有时间就会在实验室里钻研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他也曾一次次的失败过,也曾遇到过许多挫折,但是他克服了挫折带来的困扰,终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的高产攻关获得成功,隆回县百亩实验田亩产达926.6公斤。 理想,只有坚持,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理想,只有坚持,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极致辉煌。 【解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重点内容,然后确定一个角度立意写文章即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着一定目标去走是‘志’”说的是志向也就是理想的重要性,可从“理想”的角度立意,拟题目为“扬起理想的风帆”“理想托举前路朝阳”“理想点亮人生”“阅读让理想插上翅膀”“让理想照进现实”“理想是成功的基石”等; “孔子,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说的是坚持的重要性,可从“坚持”的角度立意,拟题目为“坚持的力量”“坚持与放弃”“生活需要坚持”“终点的胜利靠的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成功赢在坚持”等。 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写记叙文,可选取自己的事例或身边人的事例,表现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不懈坚持带来的巨大收获;如写议论文,可选取有说服力的名人事例,证明理想对于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 记叙文写作思路提示:文首用关于理想的名言做题记,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记叙生活中自己树立了一个小理想并努力实现的事例,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议论文写作思路提示: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从正面举例论述,通过名人坚持理想并成功的事例证明论点。接着从反面举例论述,分析得出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坚持。最后总收全文,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从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市集中对千万市民进行了核酸检测排查,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武汉集中核酸检测排查的结果显示,武汉已是一座健康和安全的城市,可以让全国人民放心、让武汉人民安心。李兰娟院士也说:“武汉市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为此,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以“我看全市核酸检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此次“全民核酸检测”,对于武汉来说,有着很多好处。请你从自身角度、社会角度等方面,列举三条好处。

2.你所在小区在进行“全民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一位爷爷在你旁边发牢骚说:“做个什么检测呀,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去下两盘棋呢!”你听到这话觉得不对,请你结合这次核酸检测的意义,用恰当的语句劝导爷爷。请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清楚,注意礼貌用语,要求字数120-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

③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一点当了小财主家的儿媳妇。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就是宋徽宗、李后主也不该披那身本来就不属于他的龙袍,他们在公务中痛苦地挣扎,还算不错,一个画家、词人终于浮出水面。这是历史的悲剧,但也是成才的规律,是做事的规律。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佛说,人人都是佛,就看你能不能跳出烦恼。原来每个人都有一堆“烦恼”裹着一个“自我”,而我们却常常东冲西突,南辕北辙,找不到自我。

④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但谁又敢说台下的这么多的观众里,当初就没有一个人身软如她?只是没有人发现,自己也没有敢去想。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你要描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描写一种形状就要找到唯一的形容词。”那么,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我”,记住,一定是“唯一”,余皆不要。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建国后,初授军衔,大家都说该给毛泽东授大元帅。毛说,穿上那身制服太难受,不要;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幸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虛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⑤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遭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⑥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老子说“无为而治”。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解释是“自由人联合体”,连国家机器也将消亡。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最理想的社会就出现了。

(文/梁衡)

1.阅读第①-③段,回答第③段中作者提到的“成才的规律”“做事的规律”的具体含义。

2.作者认为,人们无法成才做事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⑤至⑥段,作者认为“以减为加”的好处是什么?

4.结合全文的写作意图,解释“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的具体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領,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蟾燎虫儿,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历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使法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

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蠣嫽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1.请用简洁直白的语言概括节选的故事片段。

2.节选的文字表现出了孙行者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莫:通“幕”。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数岁,亦不失            亡:伤亡

B.赵王李牧                让:指使

C.牧杜门不出,称疾            固:坚持

D.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          具:准备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A.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B.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C.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D.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国将领李牧,常年驻扎在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收到的税款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B.李牧规定,匈奴每次入侵,士兵不准捕捉俘虏匈奴人,要立即进入营垒坚守。这样过了几年匈奴和士兵们都认为李牧胆小怕事。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大战匈奴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精心挑选战车、战马、士兵、弓箭手,进行训练。还利用计谋和奇特的战阵,最终击败了入侵者。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独卧秋床,辗转反侧。

B.颔联直接叙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和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

C.颈联诗人又想到了国事,心中充满希望,于是慷慨而歌。

D.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衬托了诗人心绪的烦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