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届中考山东济南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

(2017届中考山东济南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3.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___________________;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2.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3. 修礼 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此题要注意句式的结构对称。 2.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为”“终日”“礼”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文言文要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归纳。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晏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从“修礼”,从“晏子修礼而侍”可看出。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善于纳谏的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译文:齐景公站起来射箭,晏子规规矩矩的等待.公说:射箭的礼仪,我不满足.我想要得到天下的勇士和他图谋别国领土.晏子对答说:君子没有礼仪,是平常人;平常人没有礼仪,是禽兽.臣下勇气过多的就杀了他的君主;小辈用力过多就会杀了他的长辈.那些不敢做的人,只是因为遵循礼啊.礼是用来驾驭人民的.马缰绳是用来驾驭马的.不讲礼仪而能治理国家的人,我没有听说过. 景公说:说得好.于是不射箭了,撤掉席,把他当作尊贵的客人,每天都询问礼仪.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B.此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C.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特点是直抒胸臆。

D.此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2.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 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7)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学校将六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2. 学校筹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最后的总结发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               见:看见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食:喂养

C.不以千里            称:著称

D.执策而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发幽香      尉剑挺,广起,夺杀尉

B.人不知不愠     鸣之不能通其意

C.康肃笑遣之      学时习之

D.乃记之去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黄集伟

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迷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

⑧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脸。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⑨表情包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读成无奈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词的一项是(  )

A. 段子化 B. 高大上 C. 中性词 D. 表情包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

B.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C. 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 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总(⑨)

3.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会越来越丰富,需对其进行规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络语言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应多运用。

B. 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丰富汉语词汇。

C. 有的网络语言只能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使用。

D. 某些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和主观性较强,应适当引导,使其走向规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