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的词

(1)每借于藏书之家          (2)其欣悦

(3)于是就书                (4)吾相教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家  一冬 B.若神人  师恻

C.乃和  过求舍 D.是人多以求假余  衾拥覆

4.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5.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1.(1)借(2)等待(3)于是,就(4)白白地 2.(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D 4.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5.(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假”意思是“借”,“俟”是动词,意思是“等”,“徒”意思是“白白的”。 2.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重点字有: (1)尝:曾经;趋:快步走;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叩问,请教。 (2)愿:羡慕;孤:少而无父;得,能够。 3.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B.然:……的样子∕……的样子; C.而:表示顺承∕表示顺承; D.以:因为∕用;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掌握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把握大意,根据题目要求比较作答。从甲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等语句可知,宋濂在“家贫无从至书以观”的情况下,借书、抄书来读,虚心刻苦跟随老师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乙文“过书舍而泣”等句子可以看出,邴原面对“少孤”“无钱资”的状况哭泣落泪,没有采取其他的积极措施,最后是在私塾老师的主动收留下读书的,是被动的学习态度。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阅读两篇文章,了解两个人不同的求学经历作答。宋濂家境贫寒,借书、抄书来读;邴原幼小丧父,家境贫寒,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这两个人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要努力为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珍惜机会,克服困难,不辞辛劳才能学有所成;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5)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

(7)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希望朝廷再度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你的好朋友在月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而垂头丧气时,请你用《行路难》中的诗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请简要概括出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

B.《望岳》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有诗诗圣之称。

C.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

D.《简.爱》的主人公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题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塑料的发明”。塑料垃圾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以降解。塑料瓶子、塑料盒和塑料袋等,人们使用过后,它们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材料二:

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另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

材料三:

目前,美国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的工业生态学家罗兰博士及其同事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出人类迄今为止生产的所有塑料为83亿吨。其中约63亿吨如今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有7%被填入垃圾填埋场或置于自然环境中。统计表明,现在全球每年消耗2.45亿吨塑料,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1/3的包装完全没有被收集,直接污染着环境,己经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来上。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器。③即使是金子,也要经过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金子发出光芒、陋石变成美玉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哪些帮助你的人就想好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路。

A.“金子”是名词,“发出”是动词,“便捷”是形容词。

B.“接受帮助”是主谓短语,“成长过程”是偏正短语,“闪闪发光”是联合短语。

C.画线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金子发出光芒”和“陋石变成美玉”互换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