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_________,表达了______

2.“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意思,但在文中则是用来形容宫使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1. ①“宫市”的掠夺本质(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②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2.趾高气扬 3.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宫使”把百姓辛苦烧的炭、运来的炭非常轻易的掠夺而走,不顾百姓的死活,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在作者对“宫使”蛮横无情的行为和老汉艰难求生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2.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结合“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宫使”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换走了卖炭老翁辛苦烧和运来的炭,没有公平,没有一丝同情,有的是强权和掠夺,故“翩翩”这个词褒义贬用,表面上写宫使的风采,和卖炭老翁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成对比,实际上是一种反讽,讽刺宫使的趾高气昂、强取豪夺,故“翩翩”形容了宫使的趾高气昂的形象。 3. 本题考查赏析。答题思路:找到相应的句子,判断是哪一种描写手法,结合句子分析展现了卖炭翁的怎样的心理、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范: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是动作描写,“泥中歇”这一动作,写卖炭翁烧炭、运来炭之后的疲惫,只能随意的倒在泥水中歇息,突出了卖炭翁的狼狈,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苦,流露了作者对他们境遇的同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古诗中有很多带有色彩的句子,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请你写出一句带有色彩词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填写本试卷中出现过的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知我长城,爱我中华”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长城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长城始建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当初各诸侯国在领地上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拆除了六国互防长城,并在原秦国、赵国和燕国的北方长城的基础上扩充修   ①   (铸筑),建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屏障,目的和作用是防御匈奴和东胡等奴隶主率众南。自秦朝修建万里长城后,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汉朝、隋朝和明朝,以及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和辽、金各朝,都曾大规模地修建或増建过长城,其中尤以汉朝和明朝的长城规模   ②   (宏洪)大。汉朝长城的关、烽燧长达两万里,明朝长城至今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长城的雄伟风貌与中国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lüè    ài       B.lüě     ài

C.lüè    yì       D.lüě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铸     ②宏          B.①铸    ②洪

C.①筑     ②宏          D.①筑    ②洪

2.一位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行的“长城在我心”演讲比赛,下面是他演讲词中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长城,巍峨峻拔,气势磅礴,跨越千年历史,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①    ,金戈铁马、逐鹿疆场、改朝换代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   ②    ,除了本身具有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外□还有因长城而出现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文学艺术,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③    ,无论是口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新的长城”,还是弘扬时代精神的“众志成城”,长城无不彰显着顽强、奋斗、敢牺牲、坚不可摧、勤力同心的民族精神。

(1)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长城是历史的实物丰碑    ②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③长城是文化艺术的宝藏

B.①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②长城是历史的实物丰碑     ③长城是文化艺术的宝藏

C.①长城是文化艺术的宝藏    ②长城是历史的实物丰碑      ③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D.①长城是历史的实物丰碑    ②长城是文化艺术的宝藏      ③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2)在文段的口里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3)下面是学生书写的四幅作品,对其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1楷书,字体方正,横平竖直,疏密严整,顿挫有力。

B.图2隶书,字体宽扁,横长竖短,蚕头雁尾,端庄典雅。

C.图3行书,行云流水,结构简省,潇洒飘逸,狂纵不羁

D.图4篆书,字体圆润,笔画匀称,粗细一致,古色古香。

3.下面是四位同学攀登长城后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城,你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你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苍茫大海。

B.长城,你历经千年风霜、人世沧桑,你用厚重的历史讲述文明的发展,你就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诗!

C.长城,你千百年来屹立于此,你那坚固浑厚的灰墙里蕴含着什么?难道不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精神吗?

D.长城,你是举世闻名的建筑,是华夏大地古老文明的象征。你虽历经风雨,却依然笑迎四方来客。

4.在此次主题学习活动中,一位同学想写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下联。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巍然屹立的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长城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新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了更加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感受到了更加博大深厚的长城文化。

上联:江山留胜迹

下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陈文新说:《西游记》的全部故事情节及其人物间的冲突,其实是在总体上显示着人生道路上所必然要碰到的某种或某些方面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启示。”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也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生活的路上也有着无数的妖魔鬼怪,有时是我们的懒惰,有时候是狂妄,有时候是怯弱,有时候是自私……

根据材料内容,自拟题目,与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写作,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

2.任选角度,简要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而幽香                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B.往来而不                巘多生怪柏

C.宴酣乐,非丝非竹        辍耕垄上

D.太守归而宾客            战则请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