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2.不能。“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删去后意思太绝对,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认真分析文段内容,先指出采用何种说明方法再结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其作用。通过文段中“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的内容可知,采取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运用“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写出作用即可。如:通过列举科学家实验观察的例子,用具体可靠的科学研究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所举事例具有准确典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然后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第三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

B.古者立木,欲闻己过(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得失(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朕躬(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其道(《马说》)

B.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担者三夫   荷:挑、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焉  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止之曰/外户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不惠/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我之死,有子存焉/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③耦耕:泛指耕作。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从字数看,本词是________,本词的韵脚是________

2.本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平莎”“__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诗词寄寓作者幽微细致的情感。简要分析词的下阕借助于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文字后答题。

(甲)忽一日,操请A宴。临散,送A出府,见A马瘦,令左右备一马来。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乎?”A曰:“莫非吕布所骑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A

《三国演义》

(乙)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水浒传》

(甲)文中,A是指________,曹操送给A的是_________________马。(乙)文中的这个人长相与A颇为相似,也使一把(兵器)_______,他是_________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其中的“后主”是指____________,“永叔”是指_____________

(3)《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此书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采用______手法“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查看答案

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战马飞驰,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4)古诗中有许多含有乐器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