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用户规模已超4亿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用户规模已超4亿

(新闻)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

报告指出,因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面对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

(链接)

艾媒2020Q1(1月-3月)中国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运行监测报告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在线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互动没有课堂氛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

(看法一)

喜马拉雅平台CEO余建军:发掘用户新场景是最重要的增长点

截至2月底,喜马拉雅抗疫相关内容总播放量已超过7亿。宅家场景下,用户在收听高峰时间段的播放次数明显高于春节前。

新经济需要有增长点,而发掘用户新场景,就是最重要的增长点。音频是唯一的伴随性媒体,通过声音,用户可以在洗漱、吃饭、做家务、上下班、运动健身这些场景下不断获取新的内容。这就是用户新场景,换个角度看,等于延长了大家每天有意义的时间。

新经济还需要“心”经济。今天,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所以,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与商品融合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必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他们关注自己的未来,通过购买精神产品和服务,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法二)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18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达到了1.5亿人。不过,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到线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第一,前期对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第二,由于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不足,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

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

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

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理解和精通,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接近网民整体比例的一半。

B.受疫情影响,全国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庞大的学生数量给网络教育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难题。

C.2020年第一季度在线教育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存在的众多不足中,注意力问题排在首位。

D.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行业增长迅猛,然而在线直播课仍存在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平台不断升级技术以容纳更多需求。

B.新经济的增长点,首先要利用音频让用户在新场景下获取新的内容,关键是需要关注用户的精神需求,将商品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相融合。

C.在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D.未来学校的格局将打破现在传统学校模式,以后很可能淡化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区分,实现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并改革现有的考试评价机制。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对在线学习不足的看法与学生有区别,比如认为网络卡顿影响体验的比例远远大于学生。

B.宅家期间喜马拉雅的总播放量超过春节前,表明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

C.现在的教育评价技术太落后,基于互联网的评价制度要取消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评价机制。

D.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必然会改变目前教师、教材、教室这样的教育铁三角格局。

4.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关于在线教育发表了哪两个观点?请简要概括。

5.你对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测?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在线学习的体验谈谈看法。

 

1.D 2.D 3.C 4.①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②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 5.①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线教育虽然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对比学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教室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近距离督促,学生们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等。我更倾向与老师互动的课堂,仅仅依赖屏幕那头老师的讲解无法使我专注于学习。 ②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会保持稳定增长。未来的在线教育将积极开发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增值,吸引更多人选择报读。我觉得单靠学校教育远不能应付激烈的升学竞争,只要选择好的在线教育机构,能帮助我们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储备,何乐而不为呢?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可知,这里有关键句“有解决的可能”,并非一定能解决,而“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错误,选D。 2.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可知,升级技术容纳更多需求是为了解决直播卡顿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故A错误; B.结合“用户可以在洗漱、吃饭、做家务、上下班、运动健身这些场景下不断获取新的内容。这就是用户新场景”可知,用户新场景是指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取新的内容,故“让用户在新场景下获取新的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结合“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与商品融合消费”可知“将商品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相融合”的表述错误,故B错误; C.结合“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可知,“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 故选D。 3.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可知,是改变“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而非取消,故C错误,故选C。 4.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看法二】这则材料里面主要谈了两个问题,第一到第三段,主要谈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第四段到结尾谈未来学校教育。找到两个部分的关键句,概括回答。(1)结合【看法二】第三段“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可概括: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2)结合【看法二】第四段“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可概括: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 5.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对疫情后的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保持现状、下降、上升;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给出原因,语言通顺。示范: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之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段时间的线上教育中涌现的许多问题,课堂氛围不够,师生互动少,网络卡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家长、老师感受到线上教育的不足,所以疫情之后,大家可能会更加想要回归课堂,回归从前的学习状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上阕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下阙哪两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石头:针石,治病的工具。②知之者:指懂得医术的扁鹊。③使此:假使像这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除之未必也                        ②君与知之者

2.扁鹊所说的话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选文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焉       大王

B.行道人弗受         介胄士不拜

C.所识穷乏者我与     之心而寓之酒也

D.亦不可以已乎       金陵人

2.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与熊掌为喻,在“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当舍生取义。

B.第一段最后一句概括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需要经过培养才能获得,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没有。

C.第二段作者先运用正面例子说明,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作者在文尾用对比说明“不辩礼义”受“万钟”的荒唐,劝诫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D.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E.轻舟短棹西湖好,芳草长堤。绿水逶迤,隐隐笙歌处处随。

F.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_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秦观的《行香子》中“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西湖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美景。韩愈《晚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暮春时节百花盛开、草木争艳的情景。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答。

初中三年,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定会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过探究。请按照提示,补全下面阅读探究卡片。

阅读探究卡片

作品

探究问题

探究结果

读书体会

《骆驼祥子》

祥子命运的三部曲?

造成祥子悲剧原因,一部分是旧社会的“病态”,还有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同情祥子的同时也看到了他梦想破灭,一步步被生活吃掉的结局实属必然。

《昆虫记》

作者是怎样研究昆虫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