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
高亚洲
①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①。契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
②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关于“规则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正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
③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当下,“规则意识”之所以被郑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④就前者来说,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至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人们的通病。在上述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
⑤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______关乎个人素质,______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就个体而言,规则意识缺乏,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就整个社会而言,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没有契约何谈文明。这就如同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市场规则完备,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低。虽然社会交往不完全是经济交易,但道理相似,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⑥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和社会规范体系中的种种漏洞,从愿望到现实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
⑦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此次的调查结果其实也间接给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使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
⑧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4期,有删改)
(注)①“从身份到契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种社会进化的理论。他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社会讲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拥有特权;“契约”社会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尊重。
1.以下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D.只要……就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①②两段引出论题,然后③④两段具体阐释“规则意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通过反面分析并以市场交易为喻,明确_______________,进而在第⑥⑦段提出“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②段的调查对象和数据显示,“规则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B.从文中可知,如果社会中规则意识明确,人际交流合作可以更为简洁顺畅。
C.第⑥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证明古人规则意识强烈,值得后人借鉴传承。
D.只要从细节、孩子和学校入手,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就能形成规则意识。
4.根据对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体现“规则意识”的一项是( )
A.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走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市民们仍认真佩戴口罩。
B.某校在教学楼张贴了“不能在楼道追逐打闹”“不能大声喧哗”等禁止性规定。
C.自动取款机前,即使没有一米线的标识,人们也自觉地间隔一定距离排队等候。
D.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拥堵,行车速度十分缓慢,但车辆还是一辆接一辆交替通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④渠堑⑤而固,攻不待冲降⑥而拔⑦,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越疆:越过(虞国)疆界。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不待:用不着,不必。⑤渠:人工开的河道。堑:防御用的濠沟。⑥冲降:即“冲隆”,古时兵车名。⑦拔:高出,高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越疆而去(________) (2)荀息伐之(________)
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宫之奇的告诫(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
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
3.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______,______”句的意思相近。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____________有关。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甲诗作者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_________》。
2.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
B.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
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
D.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
篇目 | 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 | 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 |
甲诗 | (1) | (3) |
乙文 | (2) |
(1)__________________,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
(2)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
(3)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4)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5)小刘摆脱了喧闹忙乱的生活和公务,忍不住以《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释然和欣喜。
作文
请以“别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月迹
贾平凹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
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
⑭“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
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⑰三妹就乐了:
⑱“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⑲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⑳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㉑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㉒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㉓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㉔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㉕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㉖“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㉗“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㉘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3.文章写月亮里有桂树、嫦娥,这一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文章中的月亮蕴含了哪些深刻的含义?
5.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生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