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陈...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刚下命令时收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湖海,易引诗人之豪情。高大巍峨的泰山,激起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攀人生顶峰的豪情,《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引发了曹操气壮山河的豪情。

 

独怆然而涕下 会挽雕弓如满月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怆、涕、挽、雕弓、进谏、凌、绝顶”等字词容易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技俩        云翳    迫不急待    怒不可遏

B.嘻闹        诘难    粼次栉比    对答如流

C.蓬蒿        决别    如坐针毡    昏昏噩噩

D.藩篱        尴尬    涕泗横流    恪尽职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财/飞来    径通幽/高和寡

B.管/    跷/下自成    纵横阖/官野史

C.缝/    丽/旎风光    外强中/埋头苦

D./    宁/宁缺    马十驾/颜婢膝

 

查看答案

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以记叙为主。(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校计划开展主题为“戏剧知多少”的系列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吸引学生,组织者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环境布置等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阅读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

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

 

是否进入剧场观剧

 

是否了解戏剧

很多次

6.7%

非常了解

12.8%

偶尔一次

57.8%

知道一点

22.2%

从来没有

35.5%

不了解

65%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馆准备布置戏剧长廊,但准备好的资料被弄乱了,请你帮助图书管理员根据所列表格,从以下各项中寻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标签,并填入相应字母,完成整理工作。

剧名

《窦娥冤》

《屈原》

《茶馆》

《枣儿》

《威尼斯商人》

作者

(1)

郭沫若

(3)

孙鸿

(5)

特色

标签

元杂剧

代表作

(2)

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化的浓缩

(4)

(6)

 

 

A.莎士比亚  B.关汉卿  C.白朴  D.老舍  E.曹禺  F.反应社会现实的独幕剧  G.独白精彩的历史剧  H.构思巧妙、冲突鲜明的喜剧  I.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悲剧

3.活动期间,校园贴出一张海报(如下图)。请你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为本次戏剧主题活动创作一句宣传语(不包括“戏剧”一词,至少用到两个)。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补天之手

明前茶

①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zūn xún(     )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

②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③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èi)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粘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④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

⑤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当然,要当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第二个关口就是选纸。师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

⑥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

⑦这一看,越看越没有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别小看这些差异,就是这些细微处,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呆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

⑧等到终于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你以为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充满古味的那些纸拨到了一边去,留下的反而是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度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⑨找到修补的材料还只是开始,真的着手修补那还真是精细到极致。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⑩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

(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3月20日,有删改)

(注)①周嘉胄(zhòu),明朝收藏家。所著《装潢志》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总结装裱经验的著作。“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节中的汉字。

zūn xún_________

2.结合注释,第⑩段《装潢志》所引内容指的是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贯虱之睛”和“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纸张的__________

4.有人说,上文只有第⑨段写到老范修补古籍,而写收徒和准备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详略不当。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文章题目“补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出自“女娲补天”的典故,意在表现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气魄和无畏的精神。

B.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是因为老范就是凭着一双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补。

C.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意在暗示古籍修补是难如补天、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D.题目运用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老范是个能够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