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坯师傅老冯 ①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坯师傅老冯

①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因为双方都是拉坯技术的国宝级传人,这场交流带着浓郁的打擂台的气氛。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            :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

②中方领队神色紧张地瞅瞅老冯,见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立刻放下一半心。

③说时迟那时快,双方都换上了拉坯工作服。十分钟不到,冯师傅已经拉出了宋元明清四个代表时期的素坯。仿佛太极高手一样,他始终凝神贯注,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         。又过了几秒钟,器型上所有的线条与韵味才有了收梢,渐次安定下来。

④在冯师傅手下,元代的瓶子,瓶颈拉得很长,有一股顾盼生姿的秀逸之气;明代的花器,简洁敦厚的器型可看到“大道至简”的美,它看上去一无所饰,也还没有来得及经过真火的锤炼,但竟然已经具备了“空瓶无一物,梅香悄然至”的韵味。

⑤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日本师傅见了深深鞠躬,自叹弗如。

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冯8岁那年,一面上学,一面跟着景德镇技艺最好的拉坯师傅学艺。师傅交给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让他脱去鞋袜,洗三遍脚,来把拉坯所需要的“不(读dǔn)子”踩到细腻纯熟为止。

⑦“不子”踩了两年,师傅才开始教拉坯。师傅看了他的拉坯,这样评价他:“孩子,你脾气太刚,就算你有意识地去压抑急躁的性子,手上的动作也会使冲了。就算做出的器型有硬朗的棱线,你的手型也要柔和,连你的呼吸也要放柔。”

⑧师傅的建议是练太极。先在平地上练,练熟了,再在梅花桩上练。景德镇的拉坯师傅都是含蓄又骄傲的工匠,谁的徒弟带得出色,也从不夺徒弟拉坯技术好,只会夸徒弟手型长得好,茶沏得好。小冯17岁之前从没被师傅这样夸赞过,他隐隐有些沮丧。

⑨然而,师傅依旧在耐心等待。厂里派技术精湛的师傅去故宫复制展览品,师傅也带上他。在故宫的那些天,小冯没留心杏果落地,没留心熙攘的游人与孤做行走的猫,他只看到了各个朝代陶瓷的胎骨:沉厚敦实的,细挑空灵的,翩然绽放的,矜持收腰的……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⑩有人担心地去问小冯的师傅:“你徒弟这是魔怔了?”

⑪师傅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淡淡地说:“不魔怔,没法开悟啊。”

⑫忽有一日,小冯可以娴熟又笃定地拉坯了。一上手工拉坯的转盘,器型的丝滑光泽与旋律已经在他心头流淌起来。他知道哪里是千转百回的低音区,哪里是高亢明亮的高音区。他成了一个人的乐队,心中的旋律喷薄而出,一气呵成。

⑬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

(选自2019年11月7日《扬子晚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填空。

骄傲    傲慢    移动     游动

(1)日本陶艺大师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__________

(2)最终成型时,花瓶从他手中小心地一托而起,离开转盘,那器皿上流淌的线条,兀自在随着惯性缓缓______

2.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拉坯师傅老冯的技艺高超的。

3.请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无数的旋转线条在他脑中盘旋流动,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

4.通读全文,你觉得拉坯师傅老冯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文章结尾说“-一个拉坯师傅的充盈自信,就这样练成了”,前文哪些地方能体现拉坯师傅老冯的自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1)傲慢 (2)游动 2.正面描写,第③段通过写拉坯师傅老冯的拉坯过程,表现他的技术娴熟;第④段借描写老冯拉的坯子之美体现他的技艺高超。侧面描写,第⑤段写拉坯师傅老冯拉完坯子身上没有一个泥点子表现他技艺高超。通过对比(衬托),写拉坯师傅老冯和日本陶艺大师PK,日本陶艺大师自叹不如,突出老冯技艺高超。 3.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语势强烈,细腻地写出老冯师傅在做学徒时,对器物造型揣摩用心、痴迷的状态,突出了他专心致志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4.①名师的教导与爱护;②自身的坚持与勤奋;③对技艺的痴迷与热爱。(意思对即可) 5.第②段“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中方领队见此都放心了;第⑤段写他“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这样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解析】 1.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1)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贬义词。骄傲:自豪,自高自大。结合“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可知,日本陶艺大师对于中国的陶艺技术是有些瞧不起的,这里用“傲慢”。(2)“游动”和“移动”都是动,但是“游动”比“移动”更多了一丝灵巧,突出线条的轻盈,故选“游动”。 2.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1)结合第三段“十分钟不到,冯师傅已经拉出了宋元明清四个代表时期的素坯”可知,这里写出了冯师傅速度之快。结合第四段可知,这里具体描写了冯师傅拉出的素坯的形态的美丽,短时间内完成四个优秀的不同时代的素坯,正面写出了冯师傅技术的娴熟和高超。2)结合“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可知,这里用身上没有一个泥点子写出了冯师傅完成的轻巧,侧面烘托出冯师傅技术的娴熟和高超。3)结合“日本师傅见了深深鞠躬,自叹弗如”可知,日本师傅对于冯师傅非常的赞赏,用日本师傅的表现侧面烘托了冯师傅技术的高超。 3. 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手法判断。“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分别有三个相同句式,判断是排比修辞。(2)作用分析。“松的与紧的,收拢的与撒开的,轻灵的与端庄的”“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两处细腻的写出了老冯师傅在做学徒时,对器物造型揣摩用心、痴迷的状态,突出了他专心致志的特点,同时排比修辞,相似的句式,增强语势和感染力。 4.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六到第九段“孩子,你脾气太刚,就算你有意识地去压抑急躁的性子,手上的动作也会使冲了。就算做出的器型有硬朗的棱线,你的手型也要柔和,连你的呼吸也要放柔”等句子可知,小冯的师傅告诉小冯要重基础,告诉他如何调整自己的气息,耐心的等待他开悟等等,故冯师傅的成功原因一:名师的教导与爱护。(2)结合“‘不子’踩了两年,师傅才开始教拉坯”“小冯17岁之前从没被师傅这样夸赞过,他隐隐有些沮丧”可知,冯师傅踩了两年“不子”,然后练太极,踩梅花桩,等等,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获得师傅的夸赞,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故冯师傅有如此成就原因二:自身的坚持与勤奋。(3)结合“这些线条,以及相应的手势盘旋在他脑中,吃饭时有,行走时有,做梦时有”可知,冯师傅把自己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沉浸在对技艺的感悟中去,故冯师傅有如此成就原因三:对技艺的痴迷与热爱。 5.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二段“中方领队神色紧张地瞅瞅老冯,见老冯的瞳仁并没有因为忐忑不安倏然缩小,反而愈见其大而幽深,立刻放下一半心”可知,面对日方的傲慢,中方领队紧张,而老冯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对比之下,突出了老冯的自信。结合第五段“拉完了坯,冯师傅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泥点子,呼吸比打擂拉坯之前还要匀和”可知,在拉坯的过程中,冯师傅非常的沉稳,没有紧张,表现他的自信。(2)比赛前和比赛后两处表现冯师傅自信的句子互相照应,结构上让文章情节更加完整,严谨。同时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突出冯师傅的自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

①人的第一生命是自然的生命,从孕育的一刻就开始了。人的第二生命是阅读,从识字读书开始。第一生命通过吸收物质的营养而成长,第二生命通过吸收精神的营养而成长。

②阅读是灵魂的呼吸。一个人的自然生命需要呼吸,不能呼吸就断绝了生命与氧气的联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窒息而死。一个人的灵魂同样需要呼吸,离开阅读就断绝了灵魂与知识、精神、情感的联系,会逐渐地萎缩和凋零,乃至成为行尸走肉。

               。自然的生命渴望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行万里路,是自然生命的飞扬。精神的生命追求神游八极,心飞万仞;读万卷书,是精神生命的飞扬。行万里路,对整个世界而言,仍然是很小的部分;读万卷书,却可以让生命抵达古今中外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④阅读是精神的盛宴。满汉全席,是自然生命的盛宴;经史子集,是精神生命的盛宴。一个人自然生命的能力是有限的,良田千顷,日食三升。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书海无边,取一瓢饮。二者之间的区别是,自然生命消亡之后,肉身会速朽;而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书籍为载体,流传至无限与久远。

(选自2018年05期《博览群书》

1.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联系上下文,根据第③段内容,为空缺处补写一句完整的话。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例举你阅读某本书的体会,来印证第②段中“一个人的灵魂同样需要呼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中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节选自苏轼《答李端叔书》)

[注释]①庶几:表示差不多、近似。②免;免除;避免。③推与:推重并赞许。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自喜渐不为人识                    (4)有与之亦不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3.这两段文字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如何理解乙文中作者此时的“自喜”?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许多诗人眼观天下,思接千载,往往于平凡事物中寄寓哲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中蕴含自然理趣,表达了时序交替、新旧变迁的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阴阳割昏晓”中“阴”指泰山的北面。

B.“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的一篇临别赠言。

C.“善待动物,和谐共生!”这条宣传标语中的“善待动物”属于偏正短语。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指白居易。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②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③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④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⑤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A.③④②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