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打扰了别人,这样说是表达一种歉意;或许是得到了他人的关照和帮助,这样说是出于一种礼貌,表示谢意。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你说是吗?

你是否有过麻烦别人或被别人打扰的经历?请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得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得抄袭或套做;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及人物的真实姓名。

 

例文 人生 , 在麻烦中丰盈 父亲是个木匠,因为师出无门,所有木工活都是自学成才。父亲虽然不以此为业,但却颇喜欢置办工具,锛凿斧锯,样样俱全。如此一来,倒是大大方便了四邻八舍的乡亲们。哪家遇到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都要来我家借工具,连同父亲一起“借”走。 每次被帮的那人,都会很感激地说着客套话:真不好意思,又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顺手的事儿。”父亲爽朗地笑着,随后大步流星跟随人家走了。 有时赶上吃饭或自己手头也有活儿正在做,父亲总是立马走,任凭母亲兀自唠叨。而让母亲以及我们全家人都彻底折服的是在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盖房时的“盛况”。那也是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兴土木。 我家盖房的时候,同村的奎爷也要盖房。这可愁坏了母亲,因为奎爷在镇上的供销社,整天头发梳得锃亮,走路老爱仰着头背着手,很有派头的样子。大概总觉得自己无求于乡亲吧,只要一进家,就马上大门紧闭,跟村里人鲜有来往。 和村的首富奎爷一个时间盖屋,母亲很是犯愁,同样帮忙盖屋,奎爷家的伙食除了猪肉白菜炖豆腐加净面的大白馒头,而且还有好酒好烟好茶叶随便享用。而我们家是白面馒头加一丁点荤腥的菠菜汤。烟酒是廉价的。 可是,出乎母亲预料的是,那天一大早乡亲们就好像相互约好了似的,呼啦啦地涌进了我们家的院子,有的怀里还抱着两棵白菜,或者几棵大葱,一把香菜。大家连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而听他们议论说,那天奎爷家却只有两三个人过去,而且还都是他自家的族亲。 也正是这件事情之后,父亲的形象在我们全家人的面前,一下子就高大起来。变化最大的当属母亲,再遇父亲连人带工具一块被“借”走的事情时,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会笑脸相送。 一个人在世间行走,其实就是生活在相互的麻烦之中,在麻烦之中解决事情,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烦,继而在麻烦与被麻烦中加深感情,体现价值,这就是生活。 【解析】 1、审题:该题为材料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打扰”“歉意”“关照和帮助”“为人处世”。材料关注的范围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就是每一个“小我”在必然发生的社会交往中的交流与碰撞。正如题干中所问的“你是否有麻烦别人或别人麻烦你的经历?”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就必然要“麻烦”别人,或者被别人“麻烦”。“麻烦”联结了你我他。 2、构思:人与人之间的“麻烦”,也是有温度的,正如题干中引导同学们去关注的,一句“麻烦你了”其中可能包含着“礼貌”与“谢意”。有了这些,也就有了人际交往中的温情,也就有了为人处世中的道理。因此作文需要思考和书写的是人际交往的河流中流淌的“礼”与“理”,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见闻,分享自己感悟与情思,以情动人。 3、写法:题目中要求“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适合写成记叙文。可叙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 “麻烦”事件,表达或歉意或谢意的情感;可采用以小见大手法,通过叙述人与人之间的礼貌交往,反映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可采用追忆法,由现在自己经历的“麻烦”事,引出有关“麻烦”的古今中外故事,揭示为人处世的道理。 4、写作思路:1)从自我角度,给别人“添麻烦”,打扰别人或得到别人关照和帮助,表示谢意。表达团体之间的和睦气氛。2)从别人角度,给自己“添麻烦”,打扰到自己或得到自己的关照和帮助,别人表示谢意。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帮助或宽容。3)从为人处世角度,针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麻烦”,互相打扰或互相帮助,阐述社会的和谐一定会带来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我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我当作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我刚从白党——他们如果在无人地带捉住了我,一定会叫我是赤党——那里逃身出来,仅仅是为了要给赤党抓住叫我是白党吗?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1)请判断以上内容描写的“青年军官”指的是谁,根据文段和你的阅读经验,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2)以上片段里“我”经历了什么事件后,见到了这位“青年军官”?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对相关作品评说的正误。(正确用“√”标记,错误用“×”标记)

(1)简•爱是一个孤儿,寄养在舅母家。舅母一家热情好客,为她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她自尊自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_____

(2)艾青,原名蒋海澄,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成名作,发表时首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_____

(3)《昆虫记》的作者是英格兰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了三十年完成的这部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_____

(4)西海龙王之子犯了罪,观音菩萨为其求情使其免死。唐僧与悟空经过鹰愁涧时,他吃掉了白龙马,菩萨令其变作脚力,助唐僧取经。_____

 

查看答案

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班同学开展了“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次活动搜集的部分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材料二)

中国瓷器制作技术往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

下面是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建筑材料简略表:

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材料使用量

建筑材料所属朝代

古瓷器

四千多件

唐、宋、元、明、清

汉白玉石雕

四百多件

水晶石与玛瑙

四十多吨

古瓷片

七亿多片

古瓷盘与古瓷碗

一万三千多个

 

 

(材料四)

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瓷文化”特点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燃烧的木棉花》,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十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的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作者笔下的木棉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列出。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体上看,这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通过对木棉花多角度的真切描写,充分展现了木棉花的美。

B.文章以木棉花为描写、表现的对象,而第①段对金沙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游离于中心之外,无疑是一个败笔。

C.文中写人的笔墨不多。在第⑤段写到了“爷爷”,意在赞颂像木棉花一样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在作者笔下,木棉花肯给予、善奉献,朴实、隐忍,有着非凡的气度,这种气度也正是乡村所具有的。

E.文章最后一段称赞木棉花给了远方的游子以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脚步坚定,前行有力。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此为明太祖朱元璋。②翌日:第二天。 ③恶:音,哪里,怎么。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濂以实对                   (2)指其书曰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结合短文,简要分析宋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