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宵,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隐藏)在虚幻之中。_________________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结/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只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志得意满/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撼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熔融    沉浸(jìn)     若即若离

B.遗撼    阴晦(huì)     旭日东升

C.云肖    山峦(luán)    难舍难分

D.轻盈    娇娆(yáo)    人间仙境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隐藏    凝结    只要    如愿以偿

B.隐现    凝固    只有    如愿以偿

C.隐藏    凝固    只有    志得意满

D.隐现    凝结    只要    志得意满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B.云雾的飘舞,云雾的皎洁,特别是云雾的柔美,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C.由于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D.由于云雾的飘舞,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皎洁,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1.A 2.B 3.A 【解析】 1. B.遗撼——遗憾; C.云肖——云霄; D.娇娆yáo——ráo; 故选A。 2.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隐现:时隐时现。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根据语境,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在云雾和烟海里有时隐时现之意,所以“隐现”恰当; “凝结”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或固态,“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当年液态的“熔融的岩浆”变成今天固态的黄山,用“凝固”恰当; “只有”与后面的“才”相搭配,表条件关系。“只要”和“才”不搭配,所以选“只有”; “如愿以偿” 意思是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志得意满”意思是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由于天气隐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所希望的那样看到日出,用“如愿以偿”恰当; 故选B。 3.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A.先写云雾“皎洁”和“柔美”的静态,再写云雾“飘舞”的动态,先是静态后是动态,与下半句的“静中有动”相照应。恰当; B.先写云雾“飘舞”的动态,再写云雾“皎洁”和“柔美”的静态,可以说动中有静,与下半句“静中有动”不相照应,不恰当; C、D句缺少主语,是病句,不恰当;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中国有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中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精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研制蓄电池,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发明了蓄电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题目:我和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2.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故崩寄臣以大事

B.此后汉所以倾也         然乎其间者

C.者歌于途               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射者中,弈者           予观夫巴陵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来写“乐”?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如果机器人都能考上大学,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20191119日,中新网转载了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新闻,据报道,人工智能挑战了高考英语试卷。这张试卷的满分是200分,人工智能得了185分的不错成绩。

查询了一下这个考试机器人的历史,发现从2011年就发起研究的这个项目,希望让人工智能与18岁的学生做一个智能水平的比较。人工智能需要自己阅读纸质试卷,理解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这个人工智能上一次挑战英语高考试卷的时候还是2016年,当时,它只得了95分,但时隔三年,它已经由一名不及格的学渣成长为一名准学霸了。

③说起人工智能的话题,总是让人觉得喜忧参半的。

④先来看一份数据:根据《2017年中国制造行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时,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相差不多,但我国的产业工人却比美国多了10倍,约为1.14亿人。假如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产业工人将大量下降。甚至,我们的工人数量会比美国还要少,因为从2013年至今,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30%的工业机器人都被用来武装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⑤除了制造行业,建筑业、服务业也在遭受着人工智能的强烈冲击。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领域的逐渐普及,未来必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而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作必然是第一批牺牲品。2018年,中国的农民工人口总数仍有2.88亿人,他们从事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按照《智能红利》这本书上的说法,机器人全面应用后,将会释放超过2.4亿的就业人口。

⑥所以,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已经是一个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了。

⑦但是,这对于人类的未来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此,社会上恰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失业论”和“创业论”。

⑧失业论的观点是说,在未来,人类的工作必然会被人工智能逐渐取代。

⑨而创业论的观点刚好相反,创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工作岗位总量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介入而减少,相反,我们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岗位来。

⑩其实,同样是“失业论”,还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论调。

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类可能就此直接进入福利社会。没有工作的人,依然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读书、绘画、写作和旅行。人们的创造力将会因为不必工作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人们将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人类很可能因此而直接走上快车道。

但是“失业论”的悲观派看到的远景则比较灰暗。有一种观点认为机器人的全面普及是一种新的奴隶制。机器人是企业主的私人财产,这与奴隶制社会中,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一样。这必将导致财富进一步向着金字塔的顶端集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就是一位“失业论”的悲观派代表。他认为,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会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来越低,这会进一步导致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从而让社会经济增长停滞。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他们也看到了财富正在被极少数富人聚集起来这一事实,但他们仍然对世界的平衡发展保持着乐观态度,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创业论”。

在支持创业论的专家中,《失控》的作者、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位。凯文·凯利认为,与聪明的人工智能协作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事情,虽然人工智能驾驶飞机的能力很不错,但我们仍然希望它能在飞行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工智能越是聪明,我们就越是能想出更多的主意,把人工智能用到以前不存在的领域中去。未来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会专门去寻找人工智能可以应用的新领域,而这将提供数量巨大的工作机会。

我不知道,你支持哪种观点。在我看来,只有在一个不太长的未来,比如说100年之内,失业和创业才会并存。假如把时间拉到足够长,那不用怀疑,现在人类能做的事情,99%以上都是人工智能可以胜任的。甚至很多人以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写作、作曲、绘画、导演等等工作,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掉的。

以前,我们总是用人工智能与几岁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但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考上东京大学了。我们已经不需要费神去思考,哪些工作会消失,哪些工作会留下来了。似乎思考一下哪些行业还可以更好的与人工智能结合,反而成了更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作者:汪诘 有删改)

1.从全文看,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两则材料分别放在文中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李开复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专家,他曾经在演讲中预测:未来只有10%甚至更少的人才拥有工作的机会。那个时候,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吃饭,有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当然,他没有说这个未来可能会是多久之后的未来。

(材料二)

《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他认为人类一旦走上了快车道,甚至会突破进化的限制,成为一个永生的新物种。在他看来,失业根本不算什么,创造力的释放才是关键力量,而人类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