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1.诗歌颈联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结合尾联诗句内容本诗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山回路转 气象万千 2.尾联的“尘埃污”和“清泉漾白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行人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颈联“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的意思是:山势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时能远远望见前面路边的树,上坡时视线被山挡住,不但看不见前面的树,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顶被突然截断了。气喘吁吁上了山顶,再回头望去,团团白云飘然而至,身后的山峦已经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对这番景象进行概括即:山回路转(前句)、气象万千(后句)。 2. 考查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解答时,要在理解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特殊经历和景物来理解。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诗中写的是暮春时节,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在返家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心理感受。尾联两句既是写清澈的泉水洁净的沙粒,表现出自然的洁净清新,更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清”“白”的向往赞叹之情。句中着重点出“清”“白”二字,使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对朋党勾结、乌烟瘴气的官场的厌恶,以及对“清白”的追求,“绝少”“唯有”二词洋溢着诗人如脱羁之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喜悦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习染]意为沾上不好的习惯。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遇其叱咄(有时) B.不幸而在穷僻之(地方、地域)

C.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 D.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孤独简陋)

2.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加冠           若不出户

B.从乡先达         虽有子羔、原宪

C.俯身倾耳请        夫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        曾其所不能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情况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对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

D.原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现有防控措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可以控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宵,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隐藏)在虚幻之中。_________________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结/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只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志得意满/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撼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熔融    沉浸(jìn)     若即若离

B.遗撼    阴晦(huì)     旭日东升

C.云肖    山峦(luán)    难舍难分

D.轻盈    娇娆(yáo)    人间仙境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隐藏    凝结    只要    如愿以偿

B.隐现    凝固    只有    如愿以偿

C.隐藏    凝固    只有    志得意满

D.隐现    凝结    只要    志得意满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B.云雾的飘舞,云雾的皎洁,特别是云雾的柔美,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C.由于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D.由于云雾的飘舞,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皎洁,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中国有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中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精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研制蓄电池,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发明了蓄电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