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九封信 金立明 ①“我很好!一切都很正常。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

    第九封信

金立明

①“我很好!一切都很正常。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石膏了……”她提笔写道。

②可是她想写的却是:“快回来吧,我唯一的远在天边的骨肉!我糟透了。现在,我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再看你一眼了。我这骨折不是通常的骨折,刚从医院里回来,我能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

③可是她是母亲,她不能这么写。

④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可是要是她赶了回来, 停止了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面临将是双重的灾难。而一份就已经过重了,我不能再给她添加那另外的一份了……自从有了这一想法后,每天,她都强打精神,开始想为她的孩子再做一些她所能做的事。她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这是她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每周一封信。

⑤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

⑥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她有些后悔,她想到现在就是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可是这第九封信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有时一整天,她只能写上一两句。

⑦死期临近了,病房里那位专职护士答应了她这严肃的请求,同意在她死后将按着顺序,照样每周一封地发出这些已提前写好、封好了的信。

⑧那在英国攻读学位的女儿每次收到母亲的信时,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说透了,在这异地,只有这才是促使她不断努力的真正动力。

⑨“……新来的保姆姓陈,人挺不错,不像有的保姆,一吃完饭,洗完碗,就进屋里睡觉去了。那天刮大风,所有的灯都灭了,她一直陪我聊天,直到天明。”

⑩“……在家时,小狗总是等你回来给它开晚餐罐头。你走了都快四年了,可直到现在,它仍没有改过这一习惯哩。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时地呜呜哀叫几声,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

⑪学期终于结束了。脱下那套为拍照而穿上的博士服后,她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九封信也就随着到来了。

⑫ “具,不要难过,不能不告诉你的是,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辞世近两个月了。请不要惋惜我们没能最后见上一面。……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你没有父亲,一直靠打工挣钱学习,你的成长极其不易。但好在千辛万苦,你还是入了正轨。

⑬ “两个多月前,在你写信告诉我,说你将闭门不出,直到获得学位后再给我写信时,我便有了这一想法。

⑭ “前面那八封信都是我在重病时写成的。你没有看出破绽来,我很高兴。……别哭泣,具,你不是常人,也别浪费路费再赶回来看我的骨灰盒了,这没有太大的意义。关于我的病情,我已附上这段时间的病历。

⑮ “你自幼就比谁都美丽。自你长成后,看着你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比我怀你时所想象的要全面多了。但可惜的是,从小时候起,你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常因为衣服而受同学们的嘲讽,实在是太对不起你了。在获得学位后,我希望你能开始一种真正的生活,希望能像那始终处于劣境中的辛迪瑞拉一样,总有一天,你的美丽,你的心地,你所秉有的一切都能得到公认……”

⑯ “哦,不!……妈妈!”看到这里,具再也忍耐不住地痛哭起来……“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常要用惨痛的、确确实实的牺牲,去换取那些所谓的虚无的利益啊!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

⑰时隔很久,她仍在想着,仍分辨不清:母亲究竟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还是一件错事呢?

(选自《深圳特区报》)

1.母亲给孩子写信时的心情有所不同,请按下表情节写出母亲的心情。

不同阶段

从医院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

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

写满了八封信后

第九封信

心情

(1)

(2)

(3)

(4)

 

 

 

2.第⑨段中,信中提到保姆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

(2)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时地呜呜哀叫几声,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

4.如何理解第⑯段划线句: “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

 

1.(1)矛盾、复杂 (2)平和而又轻松 (3)有些后悔 (4)期待 2.①第⑨段虚构保姆之事,目的是告诉女儿自己生活得很好,让女儿安心;②含蓄地表达了母亲病中的孤独,对陪伴的渴望;③突出了深爱女儿、无私付出的母亲形象;④为下文女儿读第九封信做铺垫,增强小说感染力。 3.(1)“不听使唤”指难以控制,写出了母亲很难控制她的四肢,也表现了母亲病危。(2)“始终”指一直,“时不时”指时常,写出了小狗极其盼望女儿回来,表现母亲借小狗瞒住事实,但又表达自己极其孤独,无限思念女儿、期盼女儿归来的矛盾心情。 4.①“利”指母亲看重的,哪怕牺牲自己也希望女儿获得的学业成就和人生成功。②“益”指女儿看重的,能回国照顾病重的母亲,见母亲最后一面,获得心灵慰藉的母女亲情。③母亲病重,即将离世,唯一的亲人能在身边对母女二人来说都是一种慰藉,而母亲却隐瞒了事实,致使母女未能见最后一面,母亲的忍耐和牺牲成就了女儿学业的成功,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④母亲为了女儿能完成学业牺牲自我,牺牲亲情,人们在面对名利时牺牲亲情,成就名利的无奈,令人心酸。⑤这样的“利益观”展示了两代人关于亲情与名利、爱与孝的不同理解,这句话以问句形式更加引发人们对“爱”这一主题深层次的思考。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文章围绕着“信”表现了母亲不同时期的心情,首先开始“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时,她的内心是复杂的,一方面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再看孩子一眼,另一方面她有不希望孩子停止“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于是她开始一封封的写信,“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当写到第八封信的时候,“她有些后悔”,因为“她想到现在就是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当她写第九封信时,虽然已经病得很厉害,但“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期待孩子能看到,能理解母亲的心。 2.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情节安排。文中母亲在信中虚构了保姆的情节,首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安心,因为自己有人照顾,过得很好,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同时也暗示了母亲是孤独的,希望能有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陪伴自己。这封信的出现也使后文中接连出现的信顺理成章,很好地为后文作铺垫。 3.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揣摩。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词语的意思+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刻画)的内容。 (1)“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句中的“不听使唤”意思是不受控制,说明此时母亲已经病的相当重,但依然坚持给孩子写信,体现了浓浓的母爱。 (2)“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时地呜呜哀叫几声,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句中的“始终”意思是总是,一如既往。“时不时”强调了这种动作的经常性。母亲希望借助对小狗的描写来掩盖事实,这里表面上是写小狗对女儿的渴望,其实是在暗示自己对女儿的期盼,但同时又矛盾而复杂的情感。 4.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文章结尾,女儿在看完母亲的第九封信时,内心产生了大大的疑惑“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在母亲看来“利”是希望女儿顺利完成学业,并在获得学位后,能开始一种真正的生活,最终“所秉有的一切都能得到公认”。这些都是母亲以牺牲自己的感情为代价而成就了女儿,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在女儿看来,“益”是在母亲病重时能守在母亲身边,使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能感到亲情的温暖,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些可以看出两代人对“利”与“益”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同的,究竟孰轻孰重,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另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母亲用牺牲自己来换取女儿的成功,暗示了一种社会现实,即面对名利时牺牲亲情,这些是让我们感到心酸的。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何为“鲸落”?一头鲸的死亡造就一个深海生态系统

①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在鲸的家族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体长超过33米,重达170吨以上。

②近日,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TS16航次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鲸落”一词迅速登上热搜,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种奇特的生态现象。

③“鲸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鲸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意思,在研究中,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

④鲸一直有着“海上霸主”的威名,甚至它的死亡也足以成为一场盛大的献祭。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鲸落如同荒漠中的“绿洲”。

⑤TS16航次科考队队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赵牧秋向科技日报记者描述了鲸落的4个阶段。

⑥首先,鲸沉入海底时,最初尸体上的大量蛋白质和有机物会吸引鲨鱼、盲鳗、甲壳类生物前来,它们以鲸落中的柔软组织为食,如果鲸的体型足够庞大,鲸落上的蛋白质可供这些生物食用4—24个月之久。另外,鲸脂的热量极高,在鲸落被海洋生物们完全吞食、分解的漫长过程中,肥腻的鲸脂包含的能源会细水长流地变成推动海底生态圈运转的“燃料”。

⑦接下来,轮到一些多毛类和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登场,这些“机会主义者”能够在短期内适应所处环境而快速繁殖。它们一边从鲸落中获取食物,一边又将其作为居住场所,在这里繁衍生息。

⑧随后,大量厌氧细菌会在鲸落中滋生蔓延,它们进入鲸骨和其他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并与海水中溶解的硫酸盐结合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的氧将硫化氢氧化获得能量,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重要的能量补充。

⑨最后,当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鲸骨的矿物遗骸又会以礁岩形式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比如,充满生机的珊瑚礁。

⑩“鲸落从形成到最后完全分解,可能需要几百年时间。这期间不光可以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甚至可以影响到新物种的演化。”赵牧秋表示。

⑪此前,科学家们在鲸落的鲸骨中发现了几种特殊的吃骨虫,它们只寄生在鲸落的骨头中,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它们产下成千上万的幼虫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鲸落,然后重新开始这一过程。

⑫赵牧秋表示,鲸落的出现不仅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是将鲸在海水上方获取的能量向下运输,极大地促进了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鲸骨以矿物基质的形式贮存丰富的脂类,这些营养成分靠细菌分解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⑬一鲸落,万物生,对于漆黑的深海而言,这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物。

(相关链接)

鲸的粪便对人类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大约有四分之三是海洋。在海洋中生活的微小植物,被称为浮游植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是由这些植物所驱动的。

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家乔·罗曼等人指出,人类对这些浮游植物的依赖性很大,我们呼吸的氧气一半由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当浮游植物耗尽了水中的营养物质时,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

但是,大自然给浮游植物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肥料——鲸的粪便。鲸的排泄物会释放出大量的营养物质,粪便附近是浮游植物生长的理想之地,在那里,浮游植物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人类受益。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04月16日,有改动)

1.下列对“鲸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头大型鲸可以维持上百种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B.鲸骨以矿物基质的形式贮存丰富的脂类,这些营养成分靠细菌分解十分缓慢。

C.大量厌氧细菌会在鲸落中滋生蔓延,它们进入鲸骨和其他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并与海水中溶解的硫化氢结合产生硫酸盐。

D.鲸落的鲸骨中发现了几种特殊的吃骨虫,它们可寄生在鲸落的骨头和其他组织中,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

2.下文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鲸落的定义,过程和作用,最后借专家之口点明鲸落的意义。

B.第12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鲸落对深海生物的贡献之大。

C.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鲸落里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们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

D.鲸落从形成到最后完全分解,需要几百年时间。这期间不光可以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甚至可以影响到新物种的演化。

3.根据文意,为什么说鲸落“对于漆黑的深海而言,这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物”?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初,富公使虏,以片言狡谋,尊中国。及总大政,视天下事若不足为者。熙宁中罢相镇亳州常深居养病罕出视事。时幕府诸公事须禀命,常以状白公,公批字于纸尾,莫不尽其理。或有难决之事、诸公忧疑不能措手者,相与求见公,公以一二言裁,徐语它事,诸公晓然,率常失其所疑者。退而叹服,以为世莫可及也。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富公:富弼,北宋名相,被封为“韩国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片言狡谋/斗蛇行 B.公批字于纸/珠可历历

C.相与求见公/相与步于中庭 D.公以一二言裁/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熙宁中罢相镇亳州常深居养病罕出视事

3.结合选文,说说富公为什么“世莫可及”。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何__________

(2)必以_________

(3)彼我盈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和曹刿的对话反映了曹刿对统治者“鄙”的了解和对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性。

B.在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中,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接连做出的三个回答都得到了曹刿的肯定。

C.“将鼓之”“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在作战中不观察敌情、急躁冒进的特点,反衬了曹刿的沉着、冷静。

D.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而战场上抓住时机是战争取胜的关键,这些都表现出他的“远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楚辞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陶情;唐诗之美,美在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之美,美在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之美,美在文宇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民风民俗、对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领域。请根据材料,选择你熟悉的内容,仿照材料中画线句的句式,写一句话,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除“在”和“身上”)

B.当下,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将“全部”和“主要”互换位置)

C.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和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很多人主动帮助宣传、排查、提供信息。(将“理解”与“支持”调换位置)

D.繁忙的城市,需要适度的“睡眠”。我们在追求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要减轻不必要的喧嚣,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视“宁静”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减轻”和“喧嚣”搭配不当,“减轻”改为“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