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诗中写道:“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

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诗中写道:“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这些话,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范文 旅程 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在路上,有美丽的风景,也有丛生的荆棘。人们的选择不同,生命的轨迹因而各异,但是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行走着,行走在寻找人生目标的旅程中…… 一代游侠 是你,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终生的漂泊;是你,从西亚碎叶踏入中原的那一刻,中国的天空中炸响了一声惊雷。 李白,怀揣着为国效力,出仕为官的愿望,不辞劳苦,从茫茫边疆来到了长安。可惜,现实的奢靡、腐败让他迷茫了双眼看不到人生的目标,他愤怒了,他拒绝向权贵低头,他毅然离开了他希望施展政治抱负的长安。当他回望长安的那一刻,他明白,他人生之路,又有了新旅程…… 从此,他不仅行走在漂泊的路上,更在人生之路上艰难地前行。他边醉边行,一路放歌,他豪放不羁,挥笔成章,正是有了他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大唐的山水才变得灵动;中国的诗坛才有了风采。 和平信鸽 是你,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你,一笑倾国,一笑倾城;是你,年方二八,却身系国家。 你本可以衣食无忧,采花捕蝶;你本可以身临清流,手抚长琴。而你,偏偏有着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旅程中奔波找寻。 黄沙漫漫,残阳如血,当你踏上通往西域之路的那一刻,你是否看到了自己追求的人生意义;当你行走在苍凉的西域之路上时,你是否觉得,你离人生的目标越来越近? 正是你,王昭君,当你迈步西域的那一刻,你已化为一只和平的信鸽,在人生的路上翱翔;当你走出长安的那一刻,你的名字就镌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中。 西域使者 是你心怀汉武帝的使命,是你肩负着国家的重担,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人生旅程中跋涉。 你两次行走在西域的路上,你历经艰难困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张骞,正是你,加强了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流,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让今人永远把你铭记。 你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血,终于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在历史进程中,走出一条光辉大道。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怀揣着自己的目标,演绎生命的精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汪国真的诗“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就是说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梦想、顽强的意志等等,那你走的每一步都将是坚定的、坚实的。题目“旅程”,可以是某次目标明确的旅行,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就是一个旅程。诗歌与题目相结合起来理解,可以明确题意,就是人生的旅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每一步都坚实地走下去,那无论你走到何方,人们都会注视你,从而认识到真正的自我。简而言之,就是坚定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可以写成长的旅程、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在大自然里的旅程,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方向,这些旅程带给我们是“奇妙、快乐、忧伤”,还是“奋斗”。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表达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或感悟。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熬出生活的浓香

胡建新

①“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终于熬出来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不知是酸楚还是庆幸的感叹。一个“熬”字,浸润了多少人生辛酸,又蕴含了多少人生哲理!

②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却炙热长久,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消融,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或曰死亡。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火热中饱蕴的能量,将执著、刚强、勇敢、大度等光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③熬,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坚毅的淡定。人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厚粥是熬出来的,高汤是熬出来的,蜜汁也是熬出来的。只有饱经风霜,才能通达世事;只有坚守希望、铭记梦想,才能在酸甜苦辣中品出滋味、在枯燥单调中透出华彩。熬过了凄风苦雨,才能迎来丽日艳阳;熬过了山重水复,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④然而,熬也有熬的“准则”和“法度”。它不是心如死灰的妥协,更不是逆来顺受的苟且;不是委曲求全的窝囊,更不是卑躬屈膝的无耻。它表面上是无奈,骨子里却是坚韧;看上去是退守,实际上却是进取。熬中有窥望也有思索,有等待也有突破,有充满活力的努力也有充满活力的奋斗,有忍饥挨饿的窘迫也有扬眉吐气的从容。

⑤对待熬的不同态度,会得来熬的不同结果。有些人熬着熬着前进了,有些人熬着熬着退缩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沉沦了。熬得过,出众;熬不过,出局。熬不是消极等待,消极等待熬不出好日子;不是无谓蛰伏,无谓蛰伏熬不出好名堂;不是自然消磨,自然消磨熬不出好结果。

⑥因此,熬要有“三心”:一是要有信心。能否熬得出来,关键在于是否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挫折,只要信念尚在,就会熬过痛苦,接近成功。二是要有耐心。熬需要安然的心境、淡然的心态和超然的胸襟。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只有在耐苦的煎熬中才能实现;蝴蝶羽化、凤凰涅槃,只有在耐久的煎熬中才能到达。三是要有善心。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元素,也是酿就事业成功最浓醇的酵母。有了善心,就不怕风言风语伤害自己,也无畏污言秽语诽谤自己。而成功这个天使,往往就在这种无私无畏的善心忍耐中翩翩而来。

(选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述人们的感叹,试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2.请简述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请你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论据字数不超过70字(文中所涉论据除外)。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年少万兜鍪, 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请在韩愈的《晚春》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      驰:飞驰 B.往事耳        见:了解

C.无冻之患矣  馁:气馁 D.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行/已而细柳军 B.蒙辞军中多务/祭尉首

C.诸生学太学/万钟我何加焉 D.不告/相委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A.(我)坐在大房子里吟诵诗歌,没有东奔西走那么劳累了。

B.(他们)坐在大房子里读诗歌练书法,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C.(我)坐在高大的房屋下诵读经书,不用奔走得那么劳累了。

D.(他们)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增长人的才干,乙文认为学习能更好地做好分内的工作,丙文认为学习必须要有优越的学习条件。

B.选文都有劝学的主旨。甲文以父亲的身份循循善诱,勉励儿子立志向学;乙文孙权以领导的身份结合自己的体会开导下属重视学习;丙文以长者的口吻,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后学认识到治学的艰辛,发奋学习。

C.选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用静心治学广才对比淫慢险躁悲守穷庐,乙文用吕蒙就学前的“吴下阿蒙”对比就学后才略令人刮目相待,丙文用太学生学习的优越对比作者学习的艰苦。

D.选文语言很有特点。甲文语言智慧理性、简练谨严,富含哲理;乙文语言简约凝练,用对话刻画人物,揭示主题;丙文用排比手法,语言形象,很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前不久,Facebook和Twitter还删除了近千个支持香港警察、反对暴力的中国账户给封了。

C.“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感谢你们在武汉人民遭遇疫情的困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命搏命、舍命相助,用大爱温暖了整座城。

D.“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B.疫情已对经济形势造成较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刻不容缓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