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②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③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的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里面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

④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它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乎乎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

⑤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叽叽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之极。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⑥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⑦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⑧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我在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⑨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⑩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⑾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⑿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⒀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1.文中第④段和第⑦段都描写了花木的生机勃勃,但作者的写作目的略有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2.下列句子都用到了“享受”一词,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1)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

(2)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3.作者对木屋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处“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1.第④段描写田七叶子沿着墙面的向上爬,绿萝蹿到了房顶和灯罩里,野草疯长遮盖窗子等情形,表现了花木极富生命力,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野性的气质;第⑦段描写了枝蔓织成了绿色幔帐,常春藤如瀑布直垂地面,绿萝胡乱“行走”等情形,表现了花木带给作者的盎然情趣,让作者认识到这间书房的非凡意义。 2.(1)句的“享受”是贬义,指的是贪图安乐,使作者心灵松弛、必智迷乱,写不出东西,甚至根本不可能再写作。 (2)句的“享受”是褒义,指的是享受理想,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是作者认识的升华,表明作者认识到了木屋非凡的意义。 3.情感:期待——不顾——折服。作者当时是期待它成为一间能为自己获得写作灵感的新书房,并精心搭建;然而事后作者坐在其中却写不出东西就很少照顾它,它就渐渐成了花房;后来花房成了作者休息、享受的地方,成为现实和理想联系的平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间书房的喜爱。任由其中的草蔓狂长;再后来作者发现在写作疲劳时坐在其间暴动的心灵可以得到平静与自由,在此是一种理想的享受,是自己写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人们常常喜欢将现实生活理想化,但现实生活却十分残酷,往往不能如其所愿。正如作者在阳台上搭建一间木屋,起初是期待它成为自己的新书房,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它成不了书房,只能成为一间舒适美丽的花房。我们不能用理想苛求生活,我们只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现实,用心体会,这样才能发现生活其实如此之美,甚至有预想不到的美。这句话是作者对自己悟出的这一人生道理的肯定。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理解,第④段描写“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是为下文“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作铺垫。第⑦段描写“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的生长情景,为下文“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作铺垫。 2.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要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理解。第①题,由下文“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可知,“享受”在这里指贪图安乐,使作者心灵松弛、必智迷乱,写不出东西,是贬义。第②题,由上文“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等语句可知,“享受”在这里指作者认识到了木屋非凡的意义,在此放松心情,享受理想,是褒义。 3. 本题考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由第②段“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可见,作者最初对木屋充满期待。事与愿违,事实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我没在里面写过一行字”,于是作者对木屋不再照顾,第④段“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它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后来,第十一段“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我”的情感又被木屋折服,“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由此可见,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期待——不顾——折服。 4.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结合第十一段朋友的话“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理解,人们常常喜欢将现实生活过于理想化,但现实是残酷的,正如作者在阳台上搭建一间木屋,起初是期待它成为自己的新书房,但它只能成为一间舒适美丽的花房。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应太理想主义,不要用理想去要求现实,而应面对现实,用心营造,用心感受生活。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

薛霸为什么要帮林冲洗脚?

 

查看答案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墓侧        庐:搭建庐舍

B.虎为暴      会:适逢,正赶上

C.不爨      或:或者

D.知礼之过    若: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2)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3.元德秀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①擎雨盖:喻指荷叶。擎:举,向上托。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③君:你,指刘景文。

1.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特征性的词组,可以看出诗中所表现的时节是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运用象征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查看答案

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诗中写道:“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这些话,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