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排列的恰当顺序是( )
①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②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③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④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⑤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③②①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②⑤①③④ D.②⑤④①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金银花等配制而成的。
B.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母亲在家风培养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默默的践行者。
C.花岩溪潺潺的流水、绿如屏风的青山以及诗情画意的景致,把游客带入迷人的天地。
D.沅江隧道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常德市交通拥堵。
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B.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诲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C.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D.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译长江的故事。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翩然(piān) 撺掇(cuàn) 蓦然(mò) 怒不可遏(è)
B.追溯(sù) 瞭望(liào) 多髯(rǎn) 楔形文字(xiē)
C.矗立(chù) 拙劣(zhuó) 妩媚(wǔ ) 两栖动物(qī)
D.翌日(yì) 腈纶(jīng) 狩猎(shòu) 戛然而止(jiá)
某校举行“众志成城,共同防疫”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列新闻,完成相关要求。
央广网成都3月25日消息(记者韩民权)24日,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为什么会进行本次调整?在25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进行了通报。
宋世贵介绍,截至3月24日24时,四川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547人,已治愈出院536人,死亡3人,目前在院隔离治疗8人(均为境外输入病例),64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全省21个市(州)实现了本土确诊住院病例“清零”,连续20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4天无本土聚集性疫情和社区传播。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1)概括新闻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2)有的同学认为抗疫取得阶段成效,不用再戴口罩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2.观察下面“在岗言岗”漫画,简述漫画内容。
主要内容:
3.防疫期间,在街道、广场、大路、村镇等公共场所,张贴着许多宣传防疫的标语,现摘录几则,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C.口罩还是呼吸机,请你看着二选一
D. 测体温、勤洗手,常通风、健康有
我喜欢:
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②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③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的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里面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
④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它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乎乎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
⑤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叽叽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之极。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⑥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⑦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⑧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我在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⑨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⑩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⑾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⑿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⒀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1.文中第④段和第⑦段都描写了花木的生机勃勃,但作者的写作目的略有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2.下列句子都用到了“享受”一词,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1)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
(2)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3.作者对木屋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处“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