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 ;选择回忆, ;选择诚信, ;选择坚强, ;选择和平,我们因世界的安宁而倍感欣慰……
① 我们保持胸怀的宽广 ② 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 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 我们畅享生命的诚挚本真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读下面一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生风雨,一世坎坷(__________),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悲伤为快乐;无论走到哪里,名字都响彻天空,深入人心。他,就是苏轼。苏轼是千年一遇的全才,诗、词、文堪称绝品,书法、绘画无不精通,然而,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乐观huò(__________)达的胸怀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在人生的单程道上,他历经颠pèi(___________)流离,却留下了诗情画意。
阅读写作任务,按要求作文。
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城辛苦耕作,炎黄子孙由此绵延繁衍,生生不息;中华复兴的大路上,一代代劳动者用双手开启一个个新纪元。
[任务一]作为学生代表你要在五一劳动节庆祝集会上为老师们演讲,请你为此创作一篇演讲稿。
[任务二]靠劳动养家的那位亲人每天早出晚归,请你写一篇记叙文,为他(她)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任务三]春节以来,医生(护士)阿姨连续加班,六一儿童节时终于得到一天假期,请你以她的孩子的身份为她写一封信。
[任务四]抚今追昔,有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例和道理不胜枚举,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要求:从以上四个写作任务中,任选其一,结合情境,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命题目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说说该词三问三答的作用。
2.该词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项是( )
A.富贵不能淫 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B.公孙行、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得志,与民由之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行天下之大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景春问话和孟子答话时所用的“反问”,对文章展开论述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简析。
4.结合上文孟子的观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述“文天祥”身上“大丈夫”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厓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独”与“乐群”
①儒家“乐群”,道家“善独”。《庄子·在宥》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独”,代表着道家的崇高理想。
②道家的“独”,有一种清贵之气,有一缕清远自在,更有一种清新超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从骨子里漫溢出来的这份大气,昂然天地的人格追求,必然以“独”为基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上的李白,将小我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鄙弃功名的他“独”得精神自由。苏东坡被贬黄州却写出《赤壁赋》开篇的自在无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其中的精神气概端的离不开“独”字。历史前行时,在多少名人志士身上可以看出道家乃至道教“善独”的影子,他们身处不同时代,却共同显现出“独”的魅力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心胸豁达。
③道家的“善独”还能让我们想到__________,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家的“独”确实存在着自身的偏颇之处。我们知道的陶渊明,不愿因为做官而丧失自己人格之“真”,所安然舍弃官场,营造着自己梦想中的“桃花源”。“遗世独立”固然可以保持人格的高超,但是,从某种角度说,也可能有避世之嫌。一个人保持了“小我”的清高,却放弃对社会的责任,未免不是一种怯试。就这个意义,上来讲,儒家的“乐群”,可以救道家的一偏。
④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有一篇教育论文《学记》,因它系统而全面地概括了先秦时期的教育 经验而著名。该文有言:“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这话明确了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乐群”就言出于此。
⑤儒家强调的“乐群”不止存在于学业有成的阶段,更要贯通到整个社会。“乐群”的前提是爱,是对这个世界的“爱”。众人的“爱”像一个个同心圆,由内向外扩展,于是有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儒家的“乐群”。
⑥孟子见梁惠王时,问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不得不承认:“不若与人。”“与民同乐”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又大大发扬了一番,成了为官者的座右铭。这也是儒家的“乐群”。
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即使是国君,如果不能顺应民意,人民也可以“诛独夫”。所以,人人本着恻隐之心,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秩序井然、充满温情、和谐的整体,正是儒家“乐群”思想穿越千载直达当代的现实价值。
⑧如果说道家追求的“善独”是“独善其身”,那么儒家追求的“乐群”就是“兼济天下”。对当代人来说,既要“善独”,成就一个人格完整、胸襟开阔、境界高尚的人;又要“乐群”,心中有爱,心系社会,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无上,才能使我们不负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多元时代。
⑨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独立的我们,还要不忘时时记挂着远方和天下!明白这个道理时,我们又能从另一个方面倍感自信,用一种思想纠正另一种思想的偏颇,有多种可能供我们选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作者:叶春雷。有删改)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三个层次进行论证的?
2.请简析文中④~⑦段的论证思路。
3.为第③段横线处加段论据,你觉得下面三则材料中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材料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
材料二: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
材料三:
“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这则出自《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记载“车后趋下”的范公“一生不入公门”,不肯出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