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 有人说:“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

有人说:“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书写作业、创造精彩的过程……

材料二:

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程。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

要求:(1)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3)书写干净认真。

 

例文 人生的作业 人生有一份作业,它叫梦。 以岁月为页,以长大为录,以一路风雨斜阳为笔,完成名叫“梦”的作业。人生其实只有两件事——做梦与圆梦。我们有时会忘记这作业的存在,有时困倦到不想再提笔为这作业书写一字,有时会感叹力不从心、时不我待,但是这作业不会轻薄半分,因为梦不会减少。 年少之时,该为这作业添上狂放、洒脱的一笔。少年的梦似风、似水,不因困苦停滞,不为烦恼打扰,有的只是指点江山,激扬热血。看,是谁掷笔于地,把目光洒向边疆,让从戎的梦在胸中燃烧,成就千古佳话;是谁于橘子洲头,看一江秋水,把救国救民的梦想刻在心中,把中国引向全新的未来;是谁接住了上帝的苹果,以梦为马,把真理带向世界,让科学引领……这是明丽狂放的一笔,我们以它为作业的开头。 中年时,稳如山,静如水,让心简单,让梦不平凡。已而中年,岁月之流把人打磨,把心打磨。锋利的棱角化于圆润,躁动的内心归于平静,但,梦不可以简略。村上春树曾将生命比作长跑,中年是已看过了风景、一切归于平淡的一段旅程,但不可因平淡停下脚步,不要因平淡停止做梦。乔布斯几经打拼,先是被苹果赶出,一败涂地,但他没有停止梦想,白手起家,于中年再归苹果,同时将苹果由低谷带向高潮。他的成就不因别的,只因为岁月没有埋藏他心中的梦。或许我们没有他那样的机遇与天赋,但请相信,人生的作业本上,中年的梦将是它最充实的内容。 人老,心不可老,梦不可老。曾经记得一个台湾广告,三个平均年龄80岁的老人,为一段曾经的记忆,撑着伤病的身体,完成了环岛一周的梦想。为何?因为有梦。人于老年,便像炭烧到了末尾,于灰烬中只见零星火苗,而梦,是你于灰烬中再燃的氧气,是人生最后绽放的引线。点燃梦想,为人生的作业画上圆满的句号。 人生的作业,是一辈子的旅程,我们成长,岁月让我们不断变化,但我们书写的答案将会永远清晰、明了。 因为梦不变,梦不老。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抓住材料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理解材料的命意,把它作为自己写作的立意中心。 1、审题立意。材料一的关键句是“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书写作业、创造精彩的过程……”先分析这句话中的“作业”,很明显写作时不能取其字面意义,如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等,而应理解为“人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职责”或者是“为了生存和生活得更有质量,为之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奋斗”;其次,结合“人生”可知,“人生的作业”就是指为实现精彩人生所进行的各种努力。比如,追寻理想、坚持操守、懂得友爱、拒绝名利等等。那些影响人生发展的因素决不能说成是人生的作业;再综合全句看,它强调人生的作业并不仅仅只有一份,人生作业的目的是创造精彩。这也告诉考生要摒弃那些游戏人生、颓废一世、拒绝完成人生作业的消极人生态度。据此可立意为:人生在世,都有要完成的任务;人生在世,总要做一番事业;人生的目的是创造精彩。材料二,“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努力,要有所付出;“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告诉我们昨天付出了,今天就会有收获,明天就是今天的延续。据此围绕“付出”与“收获”进行立意即可。也可将两则材料进行综合,扣住“人生的过程”进行立意。 2、选材构思。明确了材料的命意后,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一点进行选材作文。文体上可以是记叙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谈出感悟,写作时可采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手法,如围绕“人生的作业”写,可先说学习上的作业,再由此上升到人生的作业、事业的人生意义等;也可写成议论文,所选择的观点必须明确,要能扣住内涵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可以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⑴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走去,留下来的脚印挂在村庄上空。

⑵在这个奇妙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那些云朵,像一只只翻飞的蝴蝶,静静地伏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

⑶那是多美的画面啊,蝉翅一般透明,少女一样纯净,让人永远也抵达不到它的内核。

⑷早晨起来,露水打湿了太阳,这样的时辰是适合做一切事情的:割一回露水草,锄一块西瓜地,挑一缸井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炊烟是没有声音的,看家狗是没有声音的。这样的时辰是没法不放松心情的,让自己什么都不去想,就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时间在一种温暖中静静地、静静地流淌。

⑸晌午,村里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粮食。豆角该摘了,蒜也抽苔了,或者牛羊饿了,柴薪不足了,屋后的阳沟该清理了……这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阳光柔和得很,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倒下肚,全身都凉丝丝的,倦意顿消。

⑹夜幕来临的时候,炊烟像牛乳一样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的清香。这时候乡村肯定沸腾起来了,放学的孩童们或是在草滩上或是在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或是帮父亲牵着牛羊,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放大;年长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把炊烟升腾起来后,又连忙从屋里跑出来,或扑扑身上的灰尘或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着孩子回家;这时,牛儿、羊儿、狗儿也跟着凑热闹,或是大声叫着,或是尽情地撒着欢儿。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乡村最本质的声音,就是生命的乐章。

⑺村庄很小,小得像一把米,一棵菜,一缕阳光。一种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了手心,从指间溢出的,仍旧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抔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⑻其实,村庄是很老的,像一幅油画。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一生就守着土地山川过日子。也许,是山太高吧,他们走不出去;也许,是土地太肥沃吧,留住了他们的脚步。一年里,只要粮食够吃,过年的时候,再宰上一只大肥猪,幸福就会在他们的脸上闪闪发光。村里的老人,有的还没走出过方圆20里地。村对面现在修了一条县乡公路,可是村里还有十几位老人没坐过汽车。他们守着这个宁静的村庄,直到生命凋谢。他们驾鹤西归后,灵魂也只会在村庄的上空飘荡,或者,就变成村庄上空的一抹浮云。

⑼村子里有几条小溪永远绕着村庄在流淌。它们从那个叫龙洞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时候,呼啦啦地唱着歌,奔向村子的周围。是太爱恋这个地方吧,要不怎么流也只是在村子周围徘徊,就像村庄上空的云朵,一觉醒来,第二天它仍然在村庄的上空流连、舞蹈……

⑽有一年,远在广州服役的堂哥回村看望大妈,走的时候,经过小溪时停了下来,他抬头看着天上的云朵,嘴唇蠕动着,想说什么,但又噎了下去。许久,他俯下身子,饱饱地把溪水喝了个够。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满满地装了一壶。他说,他要把水带回广州慢慢喝。堂哥装水的时候,表情很凝重,装满了,倒出来,再装满。然后,使劲拧紧壶盖。

⑾一只水壶,装满的,尽是故乡!一座村庄,盛满的,尽是天空的脚印!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什么?

2.文章描述的故乡处处弥漫着幸福,请从文中概括几个能够表现这种幸福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第九段要加入一段对小溪的描写?请简要分析。

4.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标题中的“天空”的具体含义。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什么来写这种感情的?

6.文章第7段“一种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了手心,从指尖溢出的仍旧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结合实际生活你谈谈对“幸福”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读书之道:广博与精深

①广博与精深,是读书的两个法门,相得益彩,缺一不可。就像《论语》里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一样,精而不博则执,博而不精则散。

②杜甫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出了广博的意义。读书,就像人生行路,走多了,看多了,自然会有对于人生的领悟,博览是为了提升眼界,扩展知识面,不博无以广知。清代军事家胡林翼曾说:“读书当旁拨远览,博通天人,底几知上下古今之变,而卓然成家。”博览是为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

③但是,博览不可博而不思,郑板桥的打油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便嘲讽了这种书呆子。读书不能一味求多,重要是得抓住要领,得其精髓,弃其糟粕。正如曾国潘所言:“万卷虽多,而提要钧玄不过数语。”

④广博之余,也需精熟。读书唯精,是加强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必经之路。怎样精,如何熟?大儒朱熹给了答案,“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经典书,必须专心致志,虚心探索,反复研读,没有捷径。毕淑敏一部童话故事《美人鱼》都能常读常新,品出幻想、爱情、亲情、坚持等诸般滋味,足以见,不同时期,不同际遇,或者经过时事的变迁,再读同一本书,总能有不同的体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所谓温故而知新,即如此矣。

⑤博览与熟读,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缺一不可。鲁迅先生说:“不先泛读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博览是熟读的基础,书读多了,才能读深,书读深了,才有可能达到东汉郑玄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境界。于是,不如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将博览与熟读相融合: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

⑥总之,开卷有益,领袖毛泽东曾直白地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或博览或精读,既博览又精读,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书读深了,才有可能达到东汉郑玄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境界一句中,“可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又什么作用?

5.“不同时期,不同际遇,或者经过时事的变迁,再读同一本书,总能有不同的体会,得到更多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读书体验吗?请分享一下。(4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怀 民 亦 未 寝 相 与 步 于 中 庭

2.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茅庐之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