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1.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3.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解析】 1. 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要结合说明文文体特点作答。说明文第一段从事例或现象说起,目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话题。本文由“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惊天奥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通读文段,锁定相关语句。第②段“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从这一句中提炼概括即可。 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几乎”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代入句中理解,“几乎完全不呼吸”,意思是还有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删掉后,意思变成了“完全不呼吸”,与事实不符。“几乎”二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判断为作比较;“30多岁”“三四岁”判断为列数字。通读本段,“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据此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准确突出地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说明了“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5.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④段“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⑤段“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冬眠。④段“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⑤段“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冬眠可以提高寿命,人类有可能长生不老。④段“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易长寿;综上所述,“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这个推测是有依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又语杨曰:“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惟: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屋舍 俨然__________

(2) 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

(3)此殊不 __________

(4) 迫暮,与老人同出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

3.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5.《昨梦录》中记述的“穴中村落”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注释)①杜曲:可理解为美酒。

1.“杜曲黄莺可得知”一句采用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断肠烟柳一丝丝”中“断肠”一词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查看答案

默写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4)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9)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