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礼记〉一则》告诉我们“学习使人发现自己的短处,教学使人了解自己的局限。知道了不足,才促使人反省和自强,所以说教和学相互促进。因此,无论是做学生还是为人师,都要不懈地学习,学习是使人进步的阶梯”这样一个道理。
B.辛弃疾《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差,表达了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表达自己的同情。
D.《爱莲说》一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译文: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因为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出那些东西的形状,各自有各自的姿态。
C.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下列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至则无可用。
B.卒于鲁也传之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C.西蜀之去南海 虎因喜,计之曰。
D.西蜀之去南海 尽其肉,乃去。
诵读古诗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是基础。下列加点字读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吾资之,不逮(dài,及、赶上)人也;贫者语(yù,告诉)与富者曰
B.尝贻(yí)余核舟一;虎大骇(hài,害怕),远遁
C.以为且噬(sì,咬)之也;诎(qū,弯曲)右臂支船
D.子何恃(shì,凭借,依靠)而往; 虽有嘉肴(yáo,鱼、肉之类的熟食)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记者:吕玥 通讯员: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 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建议:处罚下猛药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 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报》)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2.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3.读了这则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怎么看待“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这种行为?(80——100字)
假如你正忙于做作业,同学来请教问题,下列哪种回答最恰当 ( )
A.等我把这道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吗?
B.对不起,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C.等我做完了作业再来问不行吗?
D.你耐心地等我把自己的作业做完了再来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