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草木村庄 任随平 ①村庄是草木装订的一部册页,每一页都缔结着草木清香的文字。那些...

草木村庄

任随平

①村庄是草木装订的一部册页,每一页都缔结着草木清香的文字。那些终年生活在树木之上的鸟雀,则是文字中率性点逗上去的标点。

②我的村庄三山环抱,唯一的缺口便是通向山外的出口,一棵扭歪了脚踝的槐树正正当当站在村巷口,算是村庄的护佑之神。每年暮春夏初,树神就婆婆娑娑开出一树粉嘟嘟的槐花。晨起,鸟声聒噪,拐过七拐八弯的村巷,总见有早起的人仰首望着成串成串的槐花出神。冷不丁一声鸟叫,仰望着的人猛然缩了脖颈,又急急地向更高处的枝杈间望去,原是几只鸟雀互相追逐着,在枝间翻转腾挪,惹得槐花一阵纷落。怜惜者便捡了槐花,亦捡得了几支随花而落的羽毛,凑近眼眸细细一阵端详,间或笑一声,向着村巷深处走去,还不忘回首向着花香馥郁的巷口回眸。午后的时光,槐树下便成了人们乘凉庇荫的好去处,老人们装了烟锅,心满意足地吞吐烟圈,女人们三五围聚,或玩纸牌,或聊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唯有孩子们奔走在树荫荫蔽的草垛背后玩着游戏。此刻,阳光浓郁,远山静默,唯有这巷口在热闹中与人们共享一份快乐。

③及至秋日来临,背临村庄向阳的山坡上,便是杏树一统秋色。(A)若是落过几场霜,那杏叶必是红的红,黄的黄,红的如霞,黄的似金,红中透黄,黄中带红,你洇染了我,我渲染了你。向晚阵风过处,杏叶打着旋儿,向着低处的谷地飘落下来,或疾或徐,殷红的光线折扇般斜插过来,穿行在杏叶落雨般的罅隙里。这景致便若尘世之上绚烂斑驳的仙衣,被谁的纤纤玉指轻轻捻起,向着黄昏的幕布颤颤地抖着。整个山坡便成了一幅阔大的银幕,而村庄,而山野,便如若流动的画幅,一幕一幕演绎着静美,醉了归鸟,醉了归圈的牛羊。若是恰逢落雨,这纷落的杏叶就成了真真实实的杏叶雨,归巢的鸟雀便成了背负斜阳的箭镞,从此山向着彼山斜斜地插过去,隐没在视线之外。而那归圈的牛羊也加快了步伐,忽闪着身上的雨滴,穿过草木搭建的凉棚,进得圈去,独享一份夜雨叮当的安逸。

④冬日来临,村庄并不寂寞,虽则落叶归根,草叶枯去,而那些落光了枝叶的杨树却独独地举起了手臂,向着广袤穹苍,向着辽远山野。漫步村野,尤其是当落过一场纷扬大雪之后,若是举首,你就会冷不防遇到杨树高扬的枝丫,正在坚定地举起一座鸟窝,鸟窝深处是否有鸟儿温暖的翅羽就不得而知,单就那草木垒就的巢穴眼眸般仰望着长空,便给人无限的暖意。面对此情此景,你必会对一只鸟儿,抑或鸟之家族坚定的生存信念心生敬意。它们留守住的不仅仅是自我,是鸟之家族,更重要的是留守住了一份生存的信念,一份对村庄大地的信任与爱恋。

由此,村庄更像一座鸟窝,一座草木搭建的鸟窝,居住的不只是人类的鸟儿,更有草木清香,和这清香养育着的不离不弃的坚守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抓住春、夏、秋、冬四季景物表现了草木村庄的特点。

B.槐树、杏树、杨树,都是护佑村庄的“树神”。

C.秋日的雨,穿过杏树叶的罅隙,形成了真真切切的杏叶雨。

D.落光了枝叶的杨树映衬了山村冬日的寂寞,和春夏的热闹形成对比。

2.文中多次写“鸟”有何用意,请细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请用波浪线、实心圆点两种符号,仿照下列示例,对文中A句进行批注。

示例:村庄是草木装订的一部册页,每一页都缔结着草木清香的文字。那些终年生活在树木之上的鸟雀,则是文字中率性点逗上去的标点

批注:将村庄及相关事物比作“册页”“文字”“标点”,新颖别致、内涵丰富,同时表现了作者视野的开阔。

A.若是落过几场霜,那杏叶必是红的红,黄的黄,红的如霞,黄的似金,红中透黄,黄中带红,你洇染了我,我渲染了你。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A 2.(1)结构上,“鸟儿”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呼后应,浑然一体。(2)内容上,用多种手法对鸟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村庄更具生机与活力,使文章更加丰富与灵动,使主题更加深邃与彰显。(3)写法上,“鸟”的动与“树”的结合,相互映衬,渲染了草木村庄的惬意、温暖、祥和。(4)情感上,表达对“鸟儿”增加了村庄情趣灵性的喜爱,蕴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以及人们对美好自然珍爱坚守的愿景。 3.只要按要求给出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1)文章最后一段把村庄比作鸟窝,生动地写出了拥有着各种草木的村庄带给人的快乐、静美、暖意;(2)写出了村庄对人的养育和带给人的安全感。(3)与标题及全文内容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4)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A.正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表现草木村庄的特点,第②段写“暮春夏初”的景物,第③段写“秋日来临”的景物,第④段写“冬日来临”的景物; B.有误,根据第②段“一棵扭歪了脚踝的槐树正正当当站在村巷口,算是村庄的护佑之神”可知,这棵槐树才是护佑村庄的“树神”; C.有误,根据第③段内容可知, “若是恰逢落雨,这纷落的杏叶就成了真真实实的杏叶雨”,描写对象是“纷落的杏叶”,成了“杏叶雨”的是“杏叶”,而不是“秋日的雨”; D.有误,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可知,冬日里“村庄并不寂寞”,落光了枝叶的杨树,坚定地举起一座鸟窝,带给人无限的暖意,冬日有的冬日的美好,没有和春夏对比的意思;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鸟”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于春夏秋冬四季,是全文的线索;文中对四季的鸟儿有各种生动的描写,春夏“几只鸟雀互相追逐着,在枝间翻转腾挪,惹得槐花一阵纷落”,秋日“归巢的鸟雀便成了背负斜阳的箭镞,从此山向着彼山斜斜地插过去,隐没在视线之外”,冬日“鸟窝深处是否有鸟儿温暖的翅羽就不得而知,单就那草木垒就的巢穴眼眸般仰望着长空,便给人无限的暖意”,“鸟儿”与“大树”相结合,突出草木村庄生活的惬意、安宁和温暖,使村庄有了生机和诗意;作者多次描写“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村庄的喜爱之情,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赞美。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特色的词语(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这段话中“红的如霞,黄的似金”将“红色的杏叶”比作“云霞”,将“黄色的杏叶”比作“黄金”,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你洇染了我,我渲染了你”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霜后杏叶红黄映衬,美丽迷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最后一段话,从结构角度看,这段话照应文章标题“草木村庄”和开头语段,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角度看,这段话将“村庄”比作“一座草木搭建的鸟窝”,人居住在这草木村庄里,就像鸟儿居住在安适的窝里一样,感觉温暖、快乐和惬意,表现出草木村庄带给人们的安全和舒适,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抱怨不好是不知道还有更坏

廖超国

①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说:“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可我们许多人,却经常抱怨。面对工作,抱怨压力太大;面对社会,抱怨世风日下;面对变化,抱怨命运不公。他们总能找到抱怨的事,而且还觉得振振有词。事实上,若不分时机,不讲场合,经常抱怨就是一种病态心理,一种不良的习惯,一种人生的负能量。一旦这种习惯养成,既伤害自己又影响别人。

②经常抱怨的人不会积极的看待生活。这主要是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爱抱怨的人没有学会正确的看待事物,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对自己拥有的不珍惜、不知足、不感恩。

③经常抱怨的人不会正确的比较。也就是总爱用自己没有的去和人家有的比,拿自己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越比越气,越比越恼,最后比出嫉妒羡慕恨。弄得自己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总不开心。

④其实学会正确的比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是使生活变得快乐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总是会与别人比,这是人性使然。但怎么比却表现了驾驭生活能力的高低。

⑤作家史铁生,曾调侃自己的职业是生病,写作只是业余的。他在《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一文中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你的抱怨是因为你不知道不好的后面还有更坏的结果。一旦你明白了,你就不会抱怨,只会庆幸当下的最好。

当我们抱怨自己吃得不够好时,我们应该想想那些在垃圾中寻找食物的乞丐;当我们抱怨自己住的房子不够大时,我们应该看看寒冷的街边无家可归的人;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想想那些失业在家而没找到工作的人……只有这样比较,我们的幸福感才会油然而生,会心生感激。应该明白,我们的生活幸亏没有更坏,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有更坏的可能。

⑦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可以抱怨生活;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努力让生活更好,但唯独不能抱怨生活。因为,我们是幸运的,对于幸运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来源网络,有删改)

1.本文开篇引用马云的话,指出了有一类______________的人;接着指出了这类人性格形成的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史铁生“庆幸当下最好”的例子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第⑥段划横线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续写两个能体现“正确比较”的句子。

 

查看答案

人造生命

袁越

①有句俗语说得好:要想真正了解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造一个出来。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生命到底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活着和死亡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无到有地造一个生命出来。

②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如果有谁能从碳、氢、氧等基本元素出发,不借助任何其他生命的帮助,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活的细胞,那绝对会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2018年11月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用一组文章介绍了人造生命领域的新进展。

③事实上,类似的尝试从20多年前就开始了。最先开始尝试的是人工模拟新陈代谢,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细胞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的常用标准。新陈代谢的核心就是各种酶,而酶是可以人工合成的,只不过这种在体外进行的新陈代谢只能自主地维持很短的时间而已。

④下一个尝试的是信息传递,也就是用人造DNA来代替细胞内原有的DNA。美国“科学狂人”克里格·温特博士是第一个成功实现这一壮举的人,他领导的一个实验小组用一条人工合成的DNA长链把一个活细菌原有的基因组全部替换掉了,这个细菌也顺利地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全新的细菌物种。

⑤这项实验是在2010年完成的。虽然温特坚称这就是人造生命,但多数人并不同意,因为他必须使用另一个活细胞作为DNA的受体,并不是从头开始的人造生命。

⑥不管怎样,这项成果意义重大,起码从理论上证明了生命的图纸是完全可以在实验室里事先画好的。温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此后不断地删减基因,试图找出能够让一个细胞活下去所需的最小基因组。最终这个数字降到了473,也就是说这个细胞最少需要473个基因才能正常地活着。只要少一个基因,要么它很快就死了,要么它永远无法繁殖,那就不能称之为生命了。在473个基因中还有大约100个基因的作用仍然是个谜,原因就在于变量太多了。如果真的是从头开始合成生命的话,那么细胞里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已知的,每一种基因的功能自然也就会真相大白了。

⑦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为什么细胞本身无法人工合成呢?答案就在于细胞内部并不是一个中空的试管,而是被脂质膜分成了很多间隔,每一种蛋白质应该待在什么地方都是固定好了的,一旦混起来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但是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这一点极难做到,这就是为什么人造生命迟迟无法成功的关键所在。

⑧本期《自然》杂志的报道重点就是这一领域的新进展。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新开发的微流体技术,尝试把蛋白质和脂质膜混合起来,构建成具有特殊形状的细胞器。如果这个难关被攻克了,距离真正的人造生命就不远了。

⑨接下来还有一个微妙的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到底应不应该赋予人造细胞进化的能力。照理说,一个不会自我进化的生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生命。如果科学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生命的原理,那就必须允许人造细胞在离开实验室后继续进化。但是,如果科学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造细胞完成某种特殊的工作,比如输血或者清理石油污染,那么就不应该让它们继续进化。

⑩至于说生物安全问题,科学家们普遍相信起码目前还不用担心,因为现有的人造细胞是极其脆弱的,不可能在野外生存。即使将来技术成熟了,科学家也很容易在其中安装一个自杀开关,一旦出事就打开开关将其消灭。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结合全文,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人工模拟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B.温特实验室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一个细胞活下去需要的最少基因是473个。

C.本期《自然》杂志的报道重点是人造生命领域的新进展。

D.科学家们普遍相信人造生物安全问题目前不用担心。

2.文章用俗语开头有何作用?

3.第⑥段“在473个基因中还有大约100个基因的作用仍然是个谜”一句,“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你认为“人造生命”的研究有没有价值?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杜甫《望岳》中,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爱莲说》中的“莲”却有与此不同的品质,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

 

查看答案

约   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诗意,品味两首诗中的“闲”情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张溥嗜学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注)①钞,同“抄”,抄写。②管:笔管。③沃汤:浸泡热水。④草:草稿。⑤利:顺利。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大有所益            故名高一时

B.蒙乃始                俄倾利

C.更刮目相待              溥幼嗜学

D.大兄何见事晚乎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B.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C.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4.吕蒙和张溥的学习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