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

(2)便还家。_____________  

(3)便扶向路,处处之。___________

(4)未果,病终。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的描写,含蓄表达了他有重返官场造福于民的愿望,以寻找桃花源未果,来表现了他复出之梦的破灭。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里的人害怕世人破坏他们这种与世隔绝、和谐安宁生活的心理。

C.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D.作者描绘一个无剥削,无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宁静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思考他们的用意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释:伛偻:弯腰驼背,指老人。提携:牵扶,指小孩。滁:滁州,地区名。滁州当时的太守是欧阳修。

 

1. 交错相通。 同“邀”,邀请 做标记。 随即、不久 2.(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植物)。 (2)(他们)问(我)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3.A 4.《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的是桃花源内和谐、安定、幸福的生活情景,表达作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里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绘的是滁州百姓和太守(作者)一同快乐出游的场景,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解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交通”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交错相通;“要”,通假字,通“邀”,邀请;“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寻”是古今异义词,不久。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重点字词: (1)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 (2)乃:竟,竟然。无论:古今异义词,不要说,(更)不必说。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分析。 A.“含蓄表达了他有重返官场造福于民的愿望,以寻找桃花源未果,来表现了他复出之梦的破灭”有误。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的描写,含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故选A。 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结合二者的主题思想分析各自的用意即可。场景描写是在为主题服务的。《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意在表现桃花源内和谐、安定、幸福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描绘“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的情景,意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夜久语声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3)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6)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虽身居漏雨房屋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题破山寺禅院》中诗人抓住寺院中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保尔·柯察金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里的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      

(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可以结合原著内容)

 

查看答案

任选两种颜色,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具特点。我喜欢白色,我愿我的心灵像白色的雪花一样纯洁

我喜欢                                 

我喜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幽静醉人的古朴村寨,就会发现深山里藏着一个又一个匠人。他们__________,他们从来不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也__________,不让古老的技艺在自己的手中失传,这就是工匠的价值。

①不受市场青睐                 ②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③计较经济上的得失             ④掌握着先人传承下来的技艺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