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

名著阅读。

(1)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①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②有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

A.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

C.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

D.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

(2) 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水浒传》时,将书名译成“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先生认为这个书名译得不够妥当,因为梁山泊的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对鲁迅先生的这一观点,有同学表示不太理解。请在下面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关内容并作简要分析,帮助同学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

①林冲递交投名状  ②武松血洗鸳鸯楼  ③李逵江州劫法场

 

(1)①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 ②D (2)示例一:梁山泊要林冲递交投名状时,林冲并不为杀人犯愁,愁的是只怕没人过。说明林冲为得到梁山泊的接纳,视他人性命如草芥。 示例二:武松血洗鸳鸯楼,连马夫、丫鬟也不放过,直杀得心满意足。说明武松眼里,普通人死不足惜。 示例三: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李逵并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去。说明他眼中只有“哥哥”宋江的命,没有老百姓的命。 【解析】 (1)①结合“踏南天,碎灵霄”可知,这是大闹天宫的情节,结合“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可知,面对强大的天庭,孙悟空毫不畏惧,即使一去不回也不回头,表现了一种决一死战的决绝和勇气。故意图是: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 ②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后,被告上了天庭,天庭派太白金星招安了孙悟空,封他为弼马温,此时孙悟空没有和天庭的关系决裂;排除A。当孙悟空得知弼马温是个小官后,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故此时也没有决裂;排除B。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了王母的蟠桃盛会,反下天庭,此时也没有彻底决裂;排除C。孙悟空和天庭的最终决裂是在他逃出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此时他在天庭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此时他和天庭的关系完全决裂,这和这段对话中的决绝、无畏、决一死战的精神相符合,故选D。 (2)“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的意思是,梁山泊的人没有把一些人看成兄弟,对于一些普通百姓他们其实是没有看做同伴的,他们的义是狭隘的。答题要点:结合三个情节中的一个,指出他们一些草菅人命、漠视人命的行为。 示例:武松血洗鸳鸯楼情节中,武松除了杀了谋害他的三个主谋,也就是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三人外,还杀死了十一二个下人使女,他们之中不全是陷害武松的恶人,可是武松杀人时毫不手软,在他眼里和他不是一个阵营的人,都是可以杀掉的。由此可证明鲁迅所说的“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③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⑤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⑥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小石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______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cāng)______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______,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______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róng) ______  (cāng) ______  ③飞(yáng) ______  ④明(jìng)______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爱菊        独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          妖________

(3)乎众矣              宜________

(4)金粟开晓更清        初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闹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