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忠矣        汝心之,固不可彻

D.观斩衣三跃        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诸侯惧            溪深鱼肥

B.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C.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

D.漆身吞炭            真无马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4.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谆谆然而告之曰

5.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_______

 

1.D 2.B 3.(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4.谆谆然/而告之曰 5. (1)妾妇之道 (2)济国之士 (3)人物:钟南山(李兰娟) 事迹: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这/表判断,是; B.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连绵不断; C.固然,本来/顽固; D.等到/等到; 故选D。 2.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A.表顺承/表并列; B.去,往/去,往; C.为了/担任; D.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故选B。 3.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以下词语是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由(遵从)”,“独(独自)”,“道(道路)”; (2)“众人(普通人)”,“故(所以)”,“报(报答)”。 4.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诚恳地劝告他。可以根据句意停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表格中是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

《昆虫记》《朝花夕拾》《艾青诗选》《海底两万里》《西游记》《傅雷家书》

标题

①见字如面    纸短情长——读《____》有感

②旧事重提    韵味醇厚——读《____》有感

③想象奇幻    预见未来——读《____》有感

 

(2)在“读名著·知人物·赏情节”活动中,请你阅读下面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A]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A]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A]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

文段中A是________(人物),文段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情节。

 

查看答案

默写。

(1)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7)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久而乃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李白年轻时乘舟东下,出蜀入楚,过荆门后,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描摹水中圆月如明镜、云霞变幻似蜃楼的美景,表现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真切地传达出他初见大平原时的新鲜和喜悦。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②铜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品质的凝聚、精神的载体。③我站在博物馆的铜鼎前,无尽的遐想油然而生。④“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⑤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第①句里的“之一”与“唯一”语意矛盾,应删除“之一”。

B.第②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的意思。

D.第⑤句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