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B.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C.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D.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B 【解析】 A. 缭亮——嘹亮; C. 燥——躁; D. 莲篷——莲蓬;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òng    duì     zǎo      yùn liàng

B.       藏(chǔ     仿shàn     倜傥tì tǎng

C.转(wǎn     边(xiāng   南(       菡萏hàn dàng

D.口(ào             yùn      qiáo cu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一个个普通的生命,撑起了华夏大地的脊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你也耳闻目睹,置身其中。你所处的环境里,有哪些感人的点滴,曾触动过你的心灵;你不经意的听闻中,有哪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曾扣动过你的心弦;你亲身经历的故事中,有哪些人性的闪耀,曾滋润过你的心田?

请以“我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横线上可以是运筹帷幄的领导干部,可以是直面疫情的医护人员,可以是线上教学的老师学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亲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患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有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病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用颤抖声音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阅读全文,然后填空。

第①段画线句子:“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这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第⑨段画线句子:“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为什么所有人都会感到 “震惊”?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文中的“男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

②满仓在抗洪抢险中受了重伤,临终前拉着身边战友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见不到娘了,你们千万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伤心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③满仓去后,战友们一个个轮流给满仓娘写信,信首都称娘,落款都称满儿。

④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眼睛一红,鼻子一酸,咬紧嘴唇,赶紧往外跑。全村人其实都知道满仓已经永远回不来了。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⑤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临终前,她拉着满仓姐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见不到满儿了,你们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不然他会伤心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文中画线句子:“念信的人一念完,眼睛一红,鼻子一酸,咬紧嘴唇,赶紧往外跑”。假如你就是那个念信的人,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当时的复杂情感。(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为开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3.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何含义?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4.下列句子有何含义?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1)第③段画线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2)第⑥段画线句子:“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沿河求之,不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 三个动词领起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写出你阅读后获得的启示,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藏以百数。有戴嵩《牛》一幅,尤所爱之,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捧腹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今乃翘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删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