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对楚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楚子陆浑之戎

(2)定王使王孙满楚子

(3)桀有昏德,鼎于商

(4)德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轻重                  登轼而望 B.成王定鼎郏鄏    战长勺

C.用能协于上下,承天休    必分人 D.奸回昏乱        吾视辙乱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4.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文中通过什么来说鼎的大小“在德不在鼎”?

 

1.(1)征讨,攻打 (2)慰问、慰劳 (3)迁移 (4)美好 2.B 3.楚庄王发兵征讨(攻打)陆浑的戎人,于是到达洛水,在周朝的边境上炫耀武力。 4.文中通过列举夏朝受鼎的福佑和商朝、周朝的例子来说明鼎的大小‘在德不在鼎’。 【解析】 1.(1)句意思是“楚庄王发兵征讨(攻打)陆浑的戎人”所以“伐”的意思是“征讨,攻打”。(2)中的“劳”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慰问,慰劳”。(3)句意思是 “把鼎迁移到了商朝”,所以“迁”的意思是“迁移”。(4)中“休”是动词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美好”。 2.A项分别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代指车辙。B项都是介词,在。C项分别是:连词,表目的;介词,译为“把”。D项分别是:副词,表假设语气;代词,代指齐军。故选B项。 3.此句中“观兵于周疆”为倒装句,状语后置,应按“于周疆观兵”的语序来翻译。同时,注意关键词“伐”译为“攻打”,“遂”译为“于是”,“至”译为“到达”。由此连词成句即可。 4.此题考查文意理解。答题时可从“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入手,阅读下文的内容,可知是对这句话的说明,简要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帝以故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见帝,曰:“卿湘宫寺未?我起此寺,乃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悯愍,罪高浮屠,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帝欲十层

(2)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

(3)卿湘宫寺未

(4)愿徐去无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居起湘宫寺   中有足乐者 B.两刹    及忠善者

C.失色           先主解 D.怒      不知有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故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2)佛若有知,当悲悯愍,罪高浮屠,有何功德?

4.同样是进谏,虞愿和邹忌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尉迟敬德曰:“唐俭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言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缎,群臣皆称万岁。

(节选自《朝野佥载》)

(注释)①争道:下围棋时抢占有利的位置。②唯唯:表示同意。③珽(tǐng):古代臣子所持的玉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尉迟敬德曰       (2)唐俭

(3)明日朝             (4)衣入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潭州    乡身死而不受 B.我欲杀    予尝求古仁人

C.碎玉珽地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D.三利     是马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

(2)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言之誉,三益也。

4.选文主要写了唐太宗和尉迟敬德两个人,请选择其中一人并写出你的评价。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征:魏征,唐代的政治家,河北人。②回:扭转,回转。③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④霁威:息怒。⑤谒告:请假。⑥鹞(yào):猛禽。⑦臂:用手臂架着。⑧固:通“故”,因此,故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谒告上冢              (2)外皆严装已

(3)故中耳                (4)怀中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亦霁威     愿市鞍马 B.上曰       每假借藏书之家

C.竟不行       泉香酒洌 D.自臂         处处志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4.文章结尾处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 “寒舍” “贵姓”属于谦辞,“惠顾” “赐教” “家父”属于敬辞。

D. “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 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