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节选自《内训·迁善》)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小过不                     _________

(2)灾害焉                      _________

(3)蟊螣不去则稼                _________

(4)则必覆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人非上智,孰无过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惰慢骄,孝敬衰焉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C.善小而忽之不为             不物喜

D.小恶,终无大戾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1. (1)改正 (2)兴起 (3)伤害 (4)倾覆 2.C 3.如果有一个方面(的毛病),就一定要像(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4.示例: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解析】 1.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 课内链接 小过不改(改正) 其不善者而改之(改正)(《论语》十二章) 灾害兴焉(兴起) 水波不兴(兴起)(《核舟记》) 蟊螣不去则伤稼(伤害) 以伤先帝之明(伤害)(《出师表》) 则必覆(倾覆) 后值倾覆(倾覆)(《出师表》) 2. A项中前一个“其”为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后一个“其”为代词,代指“他”;B项中前一个“则”为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就”,后一个“则”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C项中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示“因为”;D项中前一个“于”为介词,指明对象,后一个“于”为介词,表示“比”。 3. “去”在这里是“除掉”的意思,“蟊螣”“蜂虿”是专有名词,不用翻译,“远”是“远离”的意思。 4. 文章首句“人非上智,其孰无过”可以联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可以联想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可以联想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能行小善,大善攸基”可以联想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参考译文】 每个人都不是最明智的,谁会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知道,可以算是明智;知道了并能改正,就可以向圣人看齐。小的过错不改正,大的罪过就形成了;小的善行能推广,大的善德就形成了。 人的过错没有别的,就是懒惰怠慢、嫉妒和邪恶。(一个人)懒惰怠慢,就会骄纵,孝敬就会衰减;(一个人)嫉妒就会刻薄,灾祸就产生了;(一个人)邪恶就会生活放荡,节义就荒废了。这几个方面,都是道德败坏和人身遭殃(的原因)。如果有一方面(的毛病),就一定要像(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不远离蜂虿就容易蜇伤自己,不除掉蟊螣就容易伤害庄稼,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就会损害道德修养。 如果因为恶事很小就肆无忌惮地做,最终一定会失败;如果因为善事很小就忽视不做,最终一定会倾覆。能做小的好事,是做大的好事的基础;戒除小的坏事,最终就没有大的罪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其父又不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选自苏轼《富人之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其二子甚愚                  _______

(2)其父又不之                _______

(3)问君之子                  _______

(4)吾不知此也                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艾子谓父曰                             中往来种作

B.子虽美                               黔娄妻有言

C.不通事物                               形貌昳丽

D.布囊取来                             残年余力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4.本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选自《说苑·政理》)

(注释)①使:任用。②与:归附。③淫民:放纵游乐的人。④来:招致。⑤修:讲究。⑥乡曲之教:乡里的文化。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臣为国之道____________

(2)美裘___________

(3)以乡曲之教___________

(4)战数胜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民不与           或长烟一空

B.有淫民乎       宜付有司论刑赏

C.夺淫民禄         山川

D.此其所亡也       河曲智叟亡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4.李克认为魏文侯在治国上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选自《孔子见罗雀者》)

(注释)①罗:捕鸟的网。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心:此处指本性。④阶:因,凭借。⑤戆(zhuànɡ):愚直,刚直。此处指鲁莽。⑥败:祸乱,祸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得黄口小雀        ________

(2)黄口大雀            _________

(3)孔子谓弟子曰        _________

(4)君子慎其所从        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问曰                  跳往助

B.大雀善惊难得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C.而以所从祸福              坻,为屿,为嵁,为岩

D.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昭陛下平明之理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4.孔子“顾谓弟子”的一席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选自方孝孺《指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惧而诸医_______

(2)甚将乎肝膈_______

(3)疾未为之_______

(4)而仅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左手拇指有疹焉            投诸渤海

B.忧之滋甚,又示人          属予作文记之

C.傅以善药                  人不知不愠

D.君从言,日服汤剂          真无马邪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4.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注)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

(注)曩(nǎnɡ):从前。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远游冀﹑雍_______

(2)然未登泰山_______

(3)而至泰_______

(4)自日出至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甲翁妻子去乡      吾妻美我者

B.老矣              则何时而乐耶

C.君有意同行        传不习

D.至泰阴            望之蔚然深秀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文中的“二翁”和《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