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用力圣贤之学,举进士不中。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

(选自清·林之望《养蒙金鉴》)

(注释)①国子监丞:官名。国子监,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②许文正公衡:即许衡,谥文正。③祭酒:官名,国子监的主考官。④渐失其旧:渐渐失去了一些过去的传统。⑤日昃():太阳偏西。⑥燕居:闲居之所。⑦覆:通“复”。⑧谒告:请假。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燃火诵习_____

(2)举进士不中_____

(3)诸生以受业_____

(4)虽寒暑不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忧过勤/真不知马也

B.《经》《传》皆习通之/万钟我何加焉

C.,渐失其旧/肉食者谋

D.接踵至/环而攻之不胜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吴澄提倡怎样的学习态度与教育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 再,再次 曾经 次序 改变 2.B 3.一天傍晚,吴澄离开,学生们有没有请假就跟着他到了南方的。 4.学习态度:勤学好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解析】 1.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燃火复诵习(再,再次) 复前行,欲穷其林(再,再次)(《桃花源记》) 尝举进士不中(曾经) 尝趋百里外(曾经)(《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以次受业(次序) —— 虽寒暑不易也(改变) 寒暑易节(改变)(《愚公移山》) 2. A项中“其”,前者指代吴澄,译为“他”;后者是副词,表肯定,译为“其实”。B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对于”。C项中“之”前者是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件事”。D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修饰,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却”。故选B项。 3. 翻译时需要注意“谢”(辞别,离开)“谒告”(请假)等词语的意思。 4. 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从“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一句可以看出吴澄鼓励自己的学生要多问,要勤学;从“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可以看出他不是用同一把尺子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此他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学,家贫无书,佣于巨室,昼则为役,夜则借书读之。或闵其,但使总其事而不役焉。受经于临川吴澄。始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署令。大明兵入京城,弘毅叹息曰:“忠臣不二君,烈女不二夫,此古语也。我今力不能救社稷,但有一死报国耳。”乃与妻解氏皆自缢。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_____

(2)或闵其_____

(3)受经于临川吴澄_____

(4)始翰林书写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巨室/万钟我何加焉

B.夜则借书读之/暮寝而思

C.但使总其事不役焉/或长烟一空

D.妻解氏皆自缢/天云与山与水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今力不能救社稷,但有一死报国耳。

4.请指出选文中的主人公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之,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释)①疾:努力。②濡:沾湿。③说:说教。④兑:同“悦”。⑤硾:同“缒”(zhuì),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⑥堇(jǐn):毒草,根有剧毒。⑦重惑:越发昏惑。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往教者不化_____

(2)是入水而濡也_____

(3)夫能兑而反说_____

(4)使世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疾学在尊师/太守与客来饮

B.学者处不化不听势/予尝求古仁人

C.是怀腐欲香也/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D.是救病而饮之堇也/固国不山溪之险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2)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4.「设问题目」文中说“疾学在于尊师”,宋濂为了求师“尝趋百里外”,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老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及子产卒,仲尼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节选自《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注释)①子产: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相国。②猛:用严厉的方法。③狎(xiá):轻视而不庄重的态度。④取:通“聚”,聚集。⑤萑(huán)苻():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⑥遗爱:传下来的慈惠仁爱的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死焉              (2)疾数月而

(3)吾早夫子            (4)仲尼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民望畏之  伯乐不常有 B.取人萑苻之泽  不汲汲富贵

C.政宽民慢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慢则纠之猛  衾拥覆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4.试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孔子“出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代廉颇,悉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坑之。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赵括代廉颇                _________

(2)悉约束                    _________

(3)赵括出锐卒搏战            _________

(4)秦坑之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莫能当                 中有足乐者

B.其父奢言兵事             相步于中庭

C.不谓善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括母问奢故                 门人弟子填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之,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菊也方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节选自元结《菊圃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于前庭墙下             _______

(2)再来也                 _______

(3)谁不菊也方华可赏       _______

(4)不可不慎所处           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嗟叹久                    何陋

B.前庭墙下                战长勺

C.忍蹂践至尽                舍生取义者也

D.不爱惜                    在山水之间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

4.菊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文人墨客所喜欢,你能写出3~5句带有菊花的诗句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