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2)常车骑填巷
(3)一坐尽惊
(4)性善算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溪深而鱼肥
B.倒屣迎之 水陆草木之花
C.尽当与之 相与步于中庭
D.时人常以为宿构 自以为大有所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4.这篇文章中蔡邕见王粲的情节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①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②及国子姓③,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④进对曰:“臣闻之,贾人⑤夏则资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上》)
(注释)①会稽:山名。②昆弟:兄弟。③国子姓:国君的同姓。④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⑤贾人:商人。⑥絺:夏天穿的一种布。⑦爪牙之士:武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2)以待乏也
(3)不可不养而择也
(4)执其手而与之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夫虽无四方之忧 故余虽愚
C.贾人夏则资皮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然后乃求谋臣 然后有千里马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越王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及寡人之身 (2)南辱于楚
(3)孟子对曰 (4)王请勿疑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东败于齐 欲报之于陛下也 B.如之何则可 忘路之远近
C.入以事其父兄 可以一战 D.彼夺其民时 独行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①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②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③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④,瞽⑤献曲,史⑥献书,师箴⑦,瞍赋⑧,曚诵,百工⑨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⑪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⑫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⑬财用衣食者也。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释)①防:堵塞,与后文的“壅”意思相同。②为川:治水。③宣:疏通,疏导。④列士:指各级官吏。诗:指采自民间的讽谏性歌谣。⑤瞽(gǔ):盲人。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乐官为瞽。⑥史:史官。⑦师:少师,乐官。箴:一种规戒性的文辞。⑧瞍(sǒu):同下文的“曚”,指没有眼珠的盲人,这里指乐师。赋:有节奏地诵读。⑨百工: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⑩耆(qí)、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⑪修:整饬整理。⑫原隰(x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⑬阜:丰盛。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甚于防川
(2)故天子听政
(3)犹土之有山川也
(4)行善而备败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亦如之 肉食者谋之
B.财用于是乎出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C.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其两膝相比者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此独以跛之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4.结合选段,简要说明君主应如何治民?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⑤,居域中⑥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⑦。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长(cháng):高。②本:树根。③浚(jùn):疏通,挖深。④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这里是自谦之词,可译为“身份低微,见识浅薄”。⑤当神器之重:主持着国家的重任。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⑥域中:指天地之间。⑦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和平美好。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必固其根本
(2)居域中之大
(3)情不胜其欲
(4)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无丝竹之乱耳 B.必浚其泉源 不能名其一处也
C.徳不厚而思国之治 久而乃和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愚以为宫中之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4.结合文段内容来看,魏征这篇谏疏主要想规劝唐太宗什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储①传
十三年七月,帝从江彬②言,将遍游塞上。托言边关多警,命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六师往征,令内阁草敕③。阁臣不可,帝复集百官左顺门面谕。廷和、冕在告④,储、纪泣谏,众亦泣,帝意不可回。已而纪亦引疾。储独廷⑤争累日,帝竟不听……
秦王请关中闲田为牧地,江彬、钱宁、张忠等皆为之请。帝排群议许之,命阁臣草制。廷和、冕引疾,帝怒甚。储度不可争,乃上制草⑥曰:“太祖高皇帝著令,兹土不畀藩封⑦。非吝也,念其土广饶,藩封得之,多蓄士马,富而且骄,奸人诱为不轨,不利宗社。王今得地,宜益谨。毋收聚奸人,毋多蓄士马,毋听狂人谋不轨,震及边方,危我社稷,是时虽欲保亲亲不可得已。”帝骇曰:“若是其可虞!”事遂寝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八》)
(注释)①梁储:与下文提到的廷和、冕、纪等均为明武宗时的重臣。②江彬:取悦武宗,恃宠擅权,后被抄家处死。③草敕:起草诏书。④在告:在休假。⑤廷:在朝廷上。⑥制草:起草诏令。⑦不畀藩封:不给予藩王作为封地。⑧寝:搁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帝复集百官左顺门面谕
(2)帝排群议许之
(3)储度不可争
(4)震及边方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江彬、钱宁、张忠等皆为之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乃上制草曰 乃重修岳阳楼
C.念其土广饶 或遇其叱咄
D.奸人诱为不轨 俱为一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储独廷争累日,帝竟不听。
(2)帝骇曰:“若是其可虞!”事遂寝。
4.相较第一次的进谏,梁储的第二次进谏为什么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