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 ①“方寸之内尽显...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

①“方寸之内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间玩转一纸乾坤”。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鲜艳美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②准确地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但是从有关的出土考古文物当中发现,一批绢布、金属、铜片、陶片上的图案能看出剪纸的图案,可见实际在纸张发明之前,剪纸已经有了它的造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朝时,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花草鸟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周密《志雅堂杂钞》中记载,有个叫俞敬之的人就专擅名家的字。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和文献资料比前朝都要多。

③在过去,剪纸通常出于农村的妇女和姑娘们之手。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传达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们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着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妇女和民间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将这一艺术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⑤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表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⑥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

1.本文的标题“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有何作用?

2.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剪纸艺术的哪些内容?

3.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4.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一段末尾?请阐述理由。

剪纸最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要做到阳纹的剪纸线线相连,阴文的剪纸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产生了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

(补充设问)

5.请对“剪纸艺术”下一个定义。

6.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①以“方寸之内”与“锦绣乾坤”形成对比,突出剪纸艺术的特点。②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②剪纸艺术的风格。③剪纸艺术的技法。④剪纸艺术的表现功能和传达艺术。 3.示例一:“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深度和广度”中的“无限”表修饰,强调了剪纸艺术的多种技法极大地增强了剪纸的表现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示例二:“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剪纸的粗细之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任选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4.第④段末尾。这段文字写出了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讲究线条,剪纸时要形成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进一步说明了剪纸技法上的特点,所以放到第④段末尾较合适。 5.剪纸艺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通过劳动妇女和民间艺人在纸上镂空剪刻,形成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的不同形式,并具有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的民间艺术。(意思对即可) 6.“主要”表程度,表明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主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常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析】
36.7摄氏度。

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选自《读者》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根据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改朝换代”的意思。

2.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变温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少,生存能力更强。

C.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之所以很少受到真菌感染,应完全归功于体温。

D.37摄氏度是恒温动物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补充设问)

5.本文以“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

(2)常车骑巷 

(3)一尽惊

(4)性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左中郎将蔡邕见奇之                 溪深鱼肥

B.倒屣迎                             水陆草木

C.尽当之                             相步于中庭

D.时人常为宿构                       自为大有所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4.这篇文章中蔡邕见王粲的情节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其手而与之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上》)

(注释)①会稽:山名。②昆弟:兄弟。③国子姓:国君的同姓。④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⑤贾人:商人。⑥絺:夏天穿的一种布。⑦爪牙之士:武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

(2)以待

(3)不可不养而

(4)其手而与之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万钟我何加焉 B.无四方之忧        故余

C.贾人夏资皮          出无敌国外患者 D.后乃求谋臣          后有千里马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越王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寡人之身           (2)南于楚

(3)孟子曰             (4)王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东败齐       欲报之陛下也 B.何则可     忘路远近

C.事其父兄   可一战 D.彼夺民时     独行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之口,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释)①防:堵塞,与后文的“壅”意思相同。②为川:治水。③宣:疏通,疏导。④列士:指各级官吏。诗:指采自民间的讽谏性歌谣。⑤瞽():盲人。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乐官为瞽。⑥史:史官。⑦师:少师,乐官。箴:一种规戒性的文辞。⑧瞍(sǒu):同下文的“曚”,指没有眼珠的盲人,这里指乐师。赋:有节奏地诵读。⑨百工: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⑩耆()、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⑪修:整饬整理。⑫原隰():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⑬阜:丰盛。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于防川

(2)天子听政

(3)犹土之有山

(4)善而备败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亦如                  肉食者谋

B.财用是乎出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C.原隰之有衍沃也        两膝相比者

D.其所阜财用衣食者也      此独跛之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4.结合选段,简要说明君主应如何治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