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9郑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

(2019郑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吗?

①在今天的科幻小说或影视剧里,人类和人工智能发生爱情或亲情关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桥段了,譬如《AI》《真实人类》《西部世界》……故事中的机器人或优雅美丽,或风度翩翩,实在比一般人可爱得多。即便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虚拟人物,比如游戏的主角,甚至Siri之类的助理程序。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虑:这么下去,人会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到机器上呢?如果人不再爱他人,只爱机器,又会如何呢?

②这种忧虑有其道理,不过许多人认为,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人类之爱并不是天赐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为了保障种族的延续和进化才产生和发展的。

③动物进化到比较高的阶段,很难在胚胎阶段就发育完全,无法一出生就独立生活,因而需要一定的照料。所以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母亲对子女一般都有强烈的爱,譬如袋鼠从小住在母亲的育儿袋里。有时候还需要父亲,如很多鸟类都是父母一起孵化和喂食幼鸟的。群居动物,因为必须作为共同体生存,爱的表现就更加普遍和丰富,影响也更为深入。狼(狗)可以为首领奋不顾身地冲杀,猿猴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示慰问,大象甚至会为死去的成员举行某种“葬礼”……没有这样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爱,群体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④人也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是任何其他动物群体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所需要的爱就更多,类型也更加丰富。人真正的爱是指向同类的,是对他人安全和幸福的关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许多人很爱小动物。这种爱基本上还是来源于亲子之情——我们觉得很可爱的猫、狗以及大熊猫等“萌物”,都是因为与幼儿的情态相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把宠物当成孩子或同伴,仍然是当成某种“人”去爱的。

⑤而说到机器,人类很难真心去爱它们。外观就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罗在1930年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哈罗和助手设计了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用铁丝编成的,安有一个橡皮奶嘴;一只是仿真的布偶猴。他们发现小猴非常喜欢后者而疏远前者,即便前者有奶汁可吃,小猴也会在吃完奶后回到后者的怀抱。所以笨重冰冷的金属机器人,诸如《星球大战》中的C-3PO和R2-D2,虽然因为故事情节编排而显得很可爱,但人类恐怕很难把情感寄托在这种造型的机器人身上。

⑥不过,也有高度仿真的机器人。这种用生化材料制成、外貌拟人的机器人,今天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将来很可能会出现拥有和人难以分辨的容貌、仪态甚至可以对答如流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人”问世,说不定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爱”这样的造物,就像我们爱宠物一样。

⑦不过这种爱仍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我们对于人的爱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爱你的父母、伴侣和子女,即便你知道有其他更好的对象,也不会选择去换掉他们。但假如有一个更高级的机器人问世,你会想要换掉原来的那个吗?恐怕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替换吧。

⑧另外一方面,机器人是出于商业目的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和取悦人类。人类爱上对自己好的他人,是因为人理解他人是和自己不同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好”才弥足珍贵。但对于机器人忠心地服务于自己,我们会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感受不到它们的人格和独立性,也就很难有真正的爱。

⑨当然,假如像科幻小说和影视中那样出现真正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拥有了人的灵魂,我们当然也就可能去真正爱他们了——不过那时候他们爱不爱我们,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⑩爱是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出的高级情感,有了它人类才能发展到今天,但今天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科技提出的问题,我们没有确定的答案,唯愿对人类的爱能给予我们找到答案的勇气。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9年1月)

1.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文⑤~⑦段是如何做到逻辑严密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新华网)2019年4月26日,中国科大先进科技研究院在合肥举办了创新成果展。此展会上,机器人“佳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佳佳”除了美貌,还非常内秀。说话时会张嘴,还会点头、转动眼珠等,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不仅如此,她还能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看清”你的喜怒哀乐,从而做出相应反馈。在同意对方观点时,“佳佳”会点头示意;较远距离与她说话时,她还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

随着高仿真机器人的不断升级,有人认为人类有可能会爱上像“佳佳”这样的机器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补充设问)

4.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文章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文章第⑤⑥段不能调换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1.作比较,将人类对“对自己好的他人”和对“忠心地服务于自己”的机器人的不同感情加以比较,说明人类很难真正爱上机器人的原因是它们不具有人格和独立性。[ 2.第⑤段先用“而”承接上一段,指出人类很难爱上人工智能,一大障碍是外观原因;第⑥段用“不过”一词加以转折,说明随着高度仿真机器人的出现,人类也可能会爱上机器人,从而使第⑤段的结论避免了绝对化;第⑦段用“不过”再次转折,说明即使人类会爱上仿真机器人,这种爱也是有限制的,从而对第⑥段的内容作了补充说明,使行文逻辑严密。 3.示例一:我认为不会。理由:①人是群居动物,人类之间的爱是相互的;而高度仿真机器人只会服务和取悦人,不会爱人;②人类的爱是指向同类的,高度仿真机器人并不是人类;③人类爱上他人,是因为对方有人格和独立性,而高度仿真机器人没有;④高度仿真机器人即便美貌内秀,但并不能满足人类“爱”的需求,所以人类不会爱上她;⑤即便高度仿真的机器人不断升级,人类对它们的爱也是有限制的,一旦出现更高级的版本,它们就很可能被替换。 示例二:我认为很有可能。理由:①高度仿真机器人拥有和人难以分辨的容貌、仪态,克服了外观上的障碍,人类有可能爱上它们;②高度仿真机器人聪明内秀,善解人意,懂得人的喜怒哀乐,能与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可以满足人类对爱的需求;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在气质、风度、能力等方面可能超过一般人,更容易让人迷恋;④人爱上他人是因为他们具有人格和独立性,假如将来高度仿真机器人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人类也就有可能真正爱上它们。 4.①照应标题,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工智能。②用人们熟悉的影视剧和现实中的例子开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④引出下文对人类会不会爱上人工智能的说明。(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5.逻辑顺序。第⑤段说明机器外观上的障碍使我们很难爱它们,第⑥段说明随着高度仿真机器人的出现,人类也可能会爱上机器人,第⑦段说明即使我们会爱机器人,但这种爱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6.第⑤段承接上一段,说明机器外观上的障碍使我们很难爱它们,第⑥段又承接第⑤段,说明随着高度仿真机器人的出现,人类也可能会爱上机器人,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因此不能调换位置。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

①“方寸之内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间玩转一纸乾坤”。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鲜艳美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②准确地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但是从有关的出土考古文物当中发现,一批绢布、金属、铜片、陶片上的图案能看出剪纸的图案,可见实际在纸张发明之前,剪纸已经有了它的造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朝时,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花草鸟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周密《志雅堂杂钞》中记载,有个叫俞敬之的人就专擅名家的字。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和文献资料比前朝都要多。

③在过去,剪纸通常出于农村的妇女和姑娘们之手。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传达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们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着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妇女和民间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将这一艺术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⑤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表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⑥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

1.本文的标题“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有何作用?

2.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剪纸艺术的哪些内容?

3.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4.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一段末尾?请阐述理由。

剪纸最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要做到阳纹的剪纸线线相连,阴文的剪纸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产生了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

(补充设问)

5.请对“剪纸艺术”下一个定义。

6.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2019常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析】
36.7摄氏度。

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选自《读者》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根据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改朝换代”的意思。

2.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变温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少,生存能力更强。

C.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之所以很少受到真菌感染,应完全归功于体温。

D.37摄氏度是恒温动物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补充设问)

5.本文以“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

(2)常车骑巷 

(3)一尽惊

(4)性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左中郎将蔡邕见奇之                 溪深鱼肥

B.倒屣迎                             水陆草木

C.尽当之                             相步于中庭

D.时人常为宿构                       自为大有所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4.这篇文章中蔡邕见王粲的情节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其手而与之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上》)

(注释)①会稽:山名。②昆弟:兄弟。③国子姓:国君的同姓。④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⑤贾人:商人。⑥絺:夏天穿的一种布。⑦爪牙之士:武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

(2)以待

(3)不可不养而

(4)其手而与之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万钟我何加焉 B.无四方之忧        故余

C.贾人夏资皮          出无敌国外患者 D.后乃求谋臣          后有千里马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越王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寡人之身           (2)南于楚

(3)孟子曰             (4)王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东败齐       欲报之陛下也 B.何则可     忘路远近

C.事其父兄   可一战 D.彼夺民时     独行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