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酒客 ①快餐店铺很小,门市外摆放...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酒客

①快餐店铺很小,门市外摆放了几张黑里泛着几丝红色的木桌。

②老耿头还没有走近方桌,热情的老板就迎出来,是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变戏法般抽出一块抹布,在桌子上挥了挥。您,请坐,您来点儿什么?

③老耿头发现,抹布的颜色竟然是和桌面一致的。老耿头收起正要往下沉的身子,向里面看了看,没有其他顾客。老耿头朝店里走了进去。

④一碟花生,一份小炒,再来一碗汤。

⑤好咧!老板高兴地应了一句,他知道,这是要自斟自酌。再来点儿什么酒?老板抬手指了指柜台后面的一排酒瓶。二锅头?歪嘴?

⑥老耿头顺着老板的手,看了看那排高高矮矮在灯光下闪着光芒的酒瓶,眼睛亮了一下,咽了咽口水,摇摇头。老耿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瓶子,向老板扬了扬。

⑦老板眼睛向老耿头手中的瓶子飞快地瞅了一眼,瓶子上有歪歪扭扭的“高粱酒”字样,老板会心地一笑。

⑧花生摆上,菜也上了桌。老板还给老耿头摆放上一个小酒杯。老耿头示意,要两个小酒杯。

⑨坐在桌边,老耿头拧开酒瓶的盖子,往面前的酒杯里倒上满满的一杯酒。

⑩老耿头左手捏着酒瓶,身体向前倾,直到鼻子都要浸到杯子里的酒中。老耿头闭上双眼,轻轻地摆摆头,又点点头,慢慢地仰起头,长长地吸一口气。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也就在这时,老耿头的右手一下子出现在杯子的边沿,食指上跷,拇指和中指圈成一个圆,紧紧地握住酒杯,稳稳地送到嘴边,没有一丝一毫溅出。

“吱——”一声响,从老耿头口中发出,酒杯已经空空如也,又静静地立在桌上。老耿头扁了扁嘴,又舔了舔嘴唇。换一只手,老耿头右手拿着酒瓶,向另一个酒杯倒了满满一杯酒,依旧是那番动作,行动的却是左手。

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夹起一粒花生米,那么一抛,一张口,闭上嘴细细地咀嚼,一气呵成。

老耿头一边嚼着,一边望向外面。华灯初上,来来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奔向各自家中。迎接他们的,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香气中,也会飘出一缕缕酒香。老耿头抽了抽鼻子,仿佛那丝香味正往鼻子里冲。

酒香味把老耿头的心神给拽了回来,他继续喝酒。

老耿头这顿饭送走了好几拨人,老板倒并没有出来干涉老耿头,这让老耿头感到很自在。

老耿头手里的酒瓶终于见了空,而桌上的菜,除了花生米还剩下几粒外,另两份菜几乎没有动。老耿头向老板结完账,站起身,此时距他进店的时间,足足有两个小时。

老耿头走向门外时,有了些许摇晃。

所幸,老耿头很快就站稳身子。老耿头刚走出门市,一阵喧闹的声音从右前方传来。

下自习了!老板嘀咕着说。

右前方,灯火辉煌,声音杂乱地响起,人影相互穿梭,影影绰绰地流动起来。

㉑老耿头有些东摇西摆地往那个方向走去。他走了几步,就是一个停顿,望向那个不断涌向自己的人群。

㉒爷爷!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一下子站在老耿头的面前。而刚才还有些摇晃的老耿头,立即站直身子,原本木讷着的脸色,瞬间有了生气。

㉓爷爷,您又喝酒了?男孩显然是看出了端倪。

㉔没,没有。自从你妈妈说,你不能闻那酒精味后,我就再也没有喝过酒。老耿头显得有些慌乱,却又笑着说,不信,你闻闻看。

㉕小男孩真的在老耿头身上嗅了嗅,嗯,没有酒味。

㉖正在店里收拾碗筷的店主,听到小男孩的话,差点儿笑出了声,小男孩真容易被骗呢!

㉗还没有收住笑容的店主,拿着瓶子的手一下子僵在空中:老耿头刚才吃饭的桌上,真没有一点儿酒味!店主不敢相信地端起老耿头喝酒的酒杯闻了闻,是的,没有酒味,绝对没有!店主再仔细看了一眼那个酒瓶子,那上面的标签,分明是手写再贴上去的纸片。

㉘店主的眼窝有点湿湿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他想起了自己在农村家中的父亲,那照顾孙子起居的爷爷。这一对不正是吗?只不过,这一对是从农村到城市。

(作者:游义平)

1.请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情节发展

主要内容

开端

老耿头进快餐店点菜不点酒,自带“高粱酒”

发展

高潮

结尾

店主确认老耿头没有喝酒后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2.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加点的词语。

(1)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加点词语的含义)

(2)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表现了老人在城市的孤独,有人认为是表现了老人对孙子的爱。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补充设问)

5.你觉得文章题目“孤独的酒客”换成“没有酒味的‘高粱酒’”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1.①老耿头自斟自酌两小时,喝光了“高粱酒”。②老耿头接下自习的孙子,被孙子误会又喝酒后证明自己没喝酒 2.①交代了老耿头是快餐店里孤单喝酒的客人。②“孤独”交代了老耿头为了孙子戒酒后只能借机在外独自喝水(“高粱酒”)自醉来寻求安慰,是客居在城市里内心孤苦、无人理解的人。 3.(1)“定格”指活动突然停止在一个画面上,在此处指老耿头长久地沉浸在酒的滋味里,表明了老耿头对酒的滋味的怀念。 (2)句中“终于”表明老耿头喜欢喝酒,慢慢品尝,爱酒甚于吃菜。 4.示例一:赞同“表现了老人在城市的孤独”的看法。老耿头进城照顾孙子,但孙子闻不了酒精味,所以老耿头只能喝“假酒”,喝酒时用两个杯子,却无人陪伴,只能自斟自酌,内心充满了孤寂。 示例二:赞同“表现了老人对孙子的爱”的看法。老耿头因为孙子闻不了酒精味,所以再也没有喝过酒,用水代替酒。为了等孙子下晚自习,喝得很慢很慢。最后店主发现老耿头喝的是水时,被老耿头的行为感动了。 5.示例一:不好。①“孤独的酒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状态。②“孤独”一词凸显了老耿头喝酒的孤独、在城市生活的孤独,揭示了文章主旨。③“没有酒味的‘高粱酒’”提前揭示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结尾失去了一部分悬念。 示例二:好。①文章是以老耿头喝“高粱酒”为线索展开叙事的。②以“没有酒味的‘高粱酒’”为题,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没有酒味的‘高粱酒’”体现了老耿头对孙子的爱,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河南定心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你一枝百合花

①临近清明节的一天,张大山开车去陵园给老朋友惠芬扫墓。

②停好车后,张大山刚要往墓区走,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空烟盒。他顺手捡了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就在这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张大山面前,咬着嘴唇,怯生生地说:“叔叔,您能帮我一下吗?我……我想向您借点钱。”

③张大山一向乐施好善,但他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把兜里的钱交给那些装模作样、真假难辨的“乞丐”。这个男孩,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他不想纵容这种行为,抬脚就要走。男孩一看顿时急了,带着哭腔说:“叔叔,谢谢您,我一定会还您的。”一个“还”字,让张大山多少动了点同情心,他就多问了一句:“孩子,你为什么借钱?”孩子小声地说:“我想给妈妈买几枝花。”张大山追问道:“你妈妈在哪里呢?干吗给妈妈买花啊?”这一问,男孩眼窝里的泪珠滚了出来:“我妈妈就埋在这里……快清明节了,我来给妈妈扫墓,本来爸爸给了我一百块钱,但我不小心,把钱给弄丟了。”

④话说到这个份上,即使孩子是编谎话,张大山也不大好意思不给钱了。他从钱包里掏出一百块钱,递给了孩子。男孩礼貌地鞠了躬,然后说:“叔叔,您能留个地址吗?我回去让爸爸寄还给您……”张大山多少被孩子给感动了,他摆摆手说:“孩子,如果真是你说的那样,表明你是个好孩子,这钱算叔叔送你的。”

⑤接着,张大山就往墓区走。这时,他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下,那男孩正欢天喜地地往停车场外面跑去。走进墓区,张大山才发现多年没来,里面变化还挺大的。他七转八弯,才遥遥望见惠芬的墓。可就在这时,张大山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妈妈,我来看您了!”

⑥孩子的声音有点熟,张大山探头一看,居然就是刚才问自己借钱的孩子;再一看,他更惊异了,这孩子就跪在惠芬的墓前,原来他就是惠芬的儿子啊,太巧了!张大山停住了脚步,躲在一排冬青树后,听那男孩继续念叨着:“妈妈,我买了您最喜欢的粉百合,一共十枝,一枝十块钱,花了一百块钱。爸爸今天走不开,给了我钱,可我不小心给弄丟了,这钱是向一个好心的叔叔借的……”听到这里,张大山多少有些脸红,自己胡乱猜测了那么多,可孩子的心是多么单纯啊!就在这时,男孩又卖了个关子:“妈妈,你猜我怎么知道那个叔叔是个好心人呢?”张大山一听,也好奇起来,不由竖起耳朵听着。

⑦男孩得意地说:“我在停车场故意扔了点垃圾在地上。我想,谁要是好人,谁就会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后来,这个叔叔这么做了,我就知道他是个好人,所以我问他借钱,他就借给我了,我厉害吧!”张大山听了很开心,看来这孩子还真是个小机灵鬼啊!

⑧孩子絮絮叨叨地又说了半天,讲自己的学习情况,讲自己刚刚当上了少先队员,还发了红领巾,他是多么珍惜红领巾啊……就这样,孩子讲了快一个小时,张大山站在那里一句不落地全听了,孩子讲完了,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山下走去。

⑨张大山刚要动身,突然,不远处又传来了急匆匆的跑步声,他探头看看,没想到那男孩又跑了回来,张大山只好继续“躲”了起来。男孩气喘吁吁地说:“妈妈,我能跟您借一枝花吗?我要用它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您一定会答应的,对不对?”等了一会儿,又是一阵跑步的声音,接着就没动静了。估计男孩走远了,张大山这才转过身,来到惠芬的墓前。张大山站在墓碑前,沉默了半天才说:“惠芬,今天遇到了你的儿子,他是个好孩子,我真为你高兴……”

⑩回到停车场,张大山发现自己车的反光镜上,居然多了一枝粉百合,而且还是用红领巾绑上的!他顿时明白了,那男孩当时问妈妈借一枝花,是要送给自己!而且为了回报自己,他竟然把最珍爱的红领巾都拿出来了。霎时间,张大山的泪水涌了出来。

张大山小心翼翼地解开红领巾,一枝花和一张纸片飘落到了地上。张大山连忙捡起来,纸片上写着:“叔叔,谢谢您,我爸爸的手机号码留给您,请您给他打个电话,我一定会让他把钱还给您的。”纸片的下方是手机号。

张大山一连看了两遍,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谁能想到一个孩子的心居然如此善良、如此纯洁!

(作者:马超。有删改)

1.请按照情节的发展,概括张大山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1)刚要往墓区走,男孩向张大山借钱买花,张大山心存怀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为什么要写张大山捡起地上的空烟盒?

3.文中写男孩和张大山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4.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张大山,有人认为是男孩,有人认为是张大山和男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补充设问)

5.本文以“送你一枝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6.请发挥你的想象,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查看答案

(2019河南黑白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演讲

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里摸出旱烟筒,装上几缕烟丝,点燃后抽了一口:“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

③父亲很晚才回家,走到我床前摇了摇头。一直醒着的我,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身给了父亲一个脊背,心想:这么点事都求不到陈老师,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

④父亲以为我睡着了,帮我掖了掖被子,走了。

⑤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的时候,父亲端给我一碗米饭,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顾自一个人做完作业。就在我收拾作业本的时候,一直蹲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你跟我来一下。”

⑥我和父亲乘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然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

⑦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走到了台下,搬了块石头坐在操场里。

⑧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魆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

⑨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⑩“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训练,我登上了学校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

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获奖经历,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也正是不断地去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不停地去攀登新的高峰。

光阴荏苒。四十年后的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和我聊了一些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

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燕子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所以我根本没想让你退出比赛。我去找陈老师,只不过是去听听陈老师对你的评价。从陈老师那里回来,我心中更有底了。”

我恍然大悟。四十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是他鼓励我学会了第一次的面对,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

(作者:张以进。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的角度,简要概括父亲是怎样引导“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

2.父亲根本没想让“我”退出比赛,为什么还会答应“我”的恳求去找陈老师?

3.从文章中找出任一处环境描写,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杈,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补充设问)

7.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叶知秋”问何故

①“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夏天过后的阵阵秋风,让片片黄叶在风中漫舞,纷纷投向大地的怀抱。人们透过片片树叶的凋落,仿佛听到了秋天渐近的脚步声。为什么许多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呢?

②树木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同时它的体表(主要是叶子)会将多余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弥散到大气中,这就是树木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作为树木体内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好比是开足了马力的抽水机,一个劲地把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往高处输送。如果没有蒸腾作用,植株较高的部分也就无法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同时,那些矿物质、盐类及其他养料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在植物体内运转并得到吸收。既然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就会随着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植物吸入并分布到体内的各个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于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秋天,气温下降带来了干燥的空气,树叶上的水分蒸发更快了。此时,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反而大大降低,造成了树木中水分、养料供应出现不平衡。

④冬天将要来临了。在接收到日照变短的信息后,树叶中就开始积累一种激素——脱落酸。叶片中脱落酸产生的多少,主要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当脱落酸大量生成并快速地转移到叶柄的基部时,叶柄基部就会形成一层被科学家称为“离层”的小而薄的薄壁细胞。这种离层的生成会导致水分不能正常地输送到叶片。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补充,叶子就逐渐干枯了。于是,在脱落酸的作用下,离层周围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当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时,经秋风一吹,便造成了开头所描绘的落叶纷飞的现象。可见,叶片回归到大地的怀抱,恰恰是树木牺牲局部保全整体,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能。

⑤秋天,树木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也减少了体内养分的消耗。当然,也有部分树木选择了其他的适应方式,如针叶树就是通过改变叶片的形状,减少叶片的表面积来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

⑥在树的分类里,有常绿树与落叶树两类。常绿树其实也落叶子,但四季都在落,冬天时叶子在落,而春天时相对落的要多一些。常绿树之所以常绿,是因为其叶子寿命长达2~3年。而松树、柏树这些树木,由于其叶片上有蜡质层的保护,叶面又比较窄小,所以才能常青不落,经冬不凋。

⑦各种树木对日照长短变化的敏感度和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落叶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树木,若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落叶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任何植物的叶子都不能永久地生存。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全树的叶子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如城市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树;另一种是在春季新叶长出后,树上的老叶才逐渐枯落。

(作者:少聪。有删改)

1.细读文章,请从“利”与“弊”两方面说一下“蒸腾作用”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补充材料放在哪一段最为合适,为什么?

(链接材料)

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3年,松树叶可活3~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8年。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另外,常绿树有阔叶和针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补充设问)

5.第④段中的“牺牲”一词指的是什么?

6.请说说第⑥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2019郑州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吗?

①在今天的科幻小说或影视剧里,人类和人工智能发生爱情或亲情关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桥段了,譬如《AI》《真实人类》《西部世界》……故事中的机器人或优雅美丽,或风度翩翩,实在比一般人可爱得多。即便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虚拟人物,比如游戏的主角,甚至Siri之类的助理程序。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虑:这么下去,人会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到机器上呢?如果人不再爱他人,只爱机器,又会如何呢?

②这种忧虑有其道理,不过许多人认为,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人类之爱并不是天赐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为了保障种族的延续和进化才产生和发展的。

③动物进化到比较高的阶段,很难在胚胎阶段就发育完全,无法一出生就独立生活,因而需要一定的照料。所以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母亲对子女一般都有强烈的爱,譬如袋鼠从小住在母亲的育儿袋里。有时候还需要父亲,如很多鸟类都是父母一起孵化和喂食幼鸟的。群居动物,因为必须作为共同体生存,爱的表现就更加普遍和丰富,影响也更为深入。狼(狗)可以为首领奋不顾身地冲杀,猿猴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示慰问,大象甚至会为死去的成员举行某种“葬礼”……没有这样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爱,群体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④人也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是任何其他动物群体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所需要的爱就更多,类型也更加丰富。人真正的爱是指向同类的,是对他人安全和幸福的关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许多人很爱小动物。这种爱基本上还是来源于亲子之情——我们觉得很可爱的猫、狗以及大熊猫等“萌物”,都是因为与幼儿的情态相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把宠物当成孩子或同伴,仍然是当成某种“人”去爱的。

⑤而说到机器,人类很难真心去爱它们。外观就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罗在1930年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哈罗和助手设计了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用铁丝编成的,安有一个橡皮奶嘴;一只是仿真的布偶猴。他们发现小猴非常喜欢后者而疏远前者,即便前者有奶汁可吃,小猴也会在吃完奶后回到后者的怀抱。所以笨重冰冷的金属机器人,诸如《星球大战》中的C-3PO和R2-D2,虽然因为故事情节编排而显得很可爱,但人类恐怕很难把情感寄托在这种造型的机器人身上。

⑥不过,也有高度仿真的机器人。这种用生化材料制成、外貌拟人的机器人,今天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将来很可能会出现拥有和人难以分辨的容貌、仪态甚至可以对答如流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人”问世,说不定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爱”这样的造物,就像我们爱宠物一样。

⑦不过这种爱仍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我们对于人的爱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爱你的父母、伴侣和子女,即便你知道有其他更好的对象,也不会选择去换掉他们。但假如有一个更高级的机器人问世,你会想要换掉原来的那个吗?恐怕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替换吧。

⑧另外一方面,机器人是出于商业目的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和取悦人类。人类爱上对自己好的他人,是因为人理解他人是和自己不同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好”才弥足珍贵。但对于机器人忠心地服务于自己,我们会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感受不到它们的人格和独立性,也就很难有真正的爱。

⑨当然,假如像科幻小说和影视中那样出现真正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拥有了人的灵魂,我们当然也就可能去真正爱他们了——不过那时候他们爱不爱我们,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⑩爱是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出的高级情感,有了它人类才能发展到今天,但今天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科技提出的问题,我们没有确定的答案,唯愿对人类的爱能给予我们找到答案的勇气。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9年1月)

1.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文⑤~⑦段是如何做到逻辑严密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新华网)2019年4月26日,中国科大先进科技研究院在合肥举办了创新成果展。此展会上,机器人“佳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佳佳”除了美貌,还非常内秀。说话时会张嘴,还会点头、转动眼珠等,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不仅如此,她还能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看清”你的喜怒哀乐,从而做出相应反馈。在同意对方观点时,“佳佳”会点头示意;较远距离与她说话时,她还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

随着高仿真机器人的不断升级,有人认为人类有可能会爱上像“佳佳”这样的机器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补充设问)

4.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文章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文章第⑤⑥段不能调换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