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直趋历城。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还京都。义恭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惶扰,莫有异议。畅曰:“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汗公马蹄!”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

(注释)①关扃:城门。②临时更为诸宜:到时候再改换合适的办法。③阿父:对长辈的尊称。④干:干涉。⑤道民:世祖的字。⑥愧恧:愧疚。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义恭意已判_____

(2)众惶扰_____

(3)而损威_____

(4)镇奔逃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军食不足/若欲死

B.更集群僚谋之/暮寝而思

C.下官请颈血汗公马蹄/属予作文记之

D.义恭止/不知有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

4.请概括张畅谏言的主要内容,并说出他的谏言被义恭采纳的原因。

 

1. 离开 全,都 邀请 舍弃 2.B 3.哪有舍弃万分安全的计划,却投向危险死亡之境的道理? 4.不能弃城而逃。被刘义恭采纳的原因,一是张畅态度坚决,二是世祖的支持 【解析】 1.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义恭去意已判(离开) 停数日,辞去(离开)(《桃花源记》) 众咸惶扰(全,都) 咸来问讯(全,都)(《桃花源记》) 而损威延寇(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桃花源记》) 委镇奔逃(舍弃) 委而去之(舍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A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后者是代词,同“尔”,译为“你,你的”。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指“这件事”。C项中的“以”,前者为介词,译为“用”;后者为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D项中的“乃”,前者是副词,译为“于是,就”;后者为副词,译为“却”。故选B项。 3. 无 4.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刘义恭想弃城逃跑,而张畅持反对意见,他的话具体论述了不能弃城而逃的原因。由原文“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可知刘义恭采纳张畅的意见的原因。根据相关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得而拘之,将罪焉。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景公_____

(2)公以车_____

(3)将罪焉_____

(4)公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吏谨守之/水陆草木

B.拘之/太守归宾客从也

C.吏请杀人/此之谓失本心

D.吾闻之/盖余之勤艰若此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②宗道:即鲁宗道,字贯之,时任朝臣。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④曹利用:人名,时任枢密使一职。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危社稷_____

(2)众不敢_____

(3)欲以大安辇帝行_____

(4)迁尚书礼部侍郎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罪人也/吾欲南海

B.后默然/满目萧,感极而悲者矣

C.宗道屡帝前折之/欲报之陛下也

D.姓/安陵君许寡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4.本文主要讲述了几件鲁宗道规谏的事?请简要说说,鲁宗道得以受皇帝和太后重用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独相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从其请。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赵普独相十年_____

(2)欲除某人为某官_____

(3)拾奏归_____

(4)帝从其请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天下事己任/不足外人道也

B.后果称职闻/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C.刑赏者天下刑赏/益慕圣贤

D.普立宫门/每假借藏书之家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4.选文中的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日月山

①李老师,七年前我从西北师大毕业,当时有好多地方能签约工作,我选了青海。青海好啊,我就喜欢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签!地理没学好,把青海当青岛了。结果,一下火车就蒙了,海在哪儿呢?

②称我李老师、接受我采访的人,叫赵程皇,是一个胖胖的甘肃姑娘,老家在张掖。她说自己是“胜天半子”拆开重组,我没听明白,她豪爽一笑,天生胖子啊!我俩谈话的地方叫日月山,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门户,山之青海这边儿,屹立着一座加油站,懵懂而来的胖姑娘就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加油员。

③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冷得抽筋儿。我第一天晚上值班,门外似乎有鬼哭狼嚎,嗷,嗷!我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太恐怖了。老员工说,山口风大,吹到玻璃上就是这种声。外面来车了,赶紧出去加油。一推门,风把人往里刮。眼看着离加油机就几步远,愣是过不去。噎一口,喘半天。我们这里是换界区,车进藏油就贵了,司机们都铆足劲儿在这儿把油加满。那时候都给现金,天冷啊,我冻得搓不开钱,还没数完手就没知觉了。司机不等,加完油就启动。我急忙追上去,边追边数。从第一个加油机追到第三个加油机,眼看要追出站了,才把钱数完。少了自己得赔啊!工资才一千出头儿,还没发呢,拿什么赔?戴手套数不了钱,不戴手套吧,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好不容易车少点儿了,疯了一样地跑进店里,烤烤小暖炉。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宿舍里没火,冻得睡不着。站里的被子又小,盖得了脚,盖不住头;一盖头,脚又露出来。

④这时候,我特别想家,就给妈打电话,说冷,说被子小。妈说,那么多人都在站上干着,你不比别人差。你要好好的,坚持就是胜利!

⑤又是一个风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样,哆嗦着两手加油。帽子一拉,口罩一戴,整个脸就没了。我站在最外面的机子旁,油枪插进油箱里,两眼不由得看看远山,看看雪。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坂山,海拔六千多米。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

⑥正想着,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个身影。啊,这身影好熟悉!是谁?妈妈啊!我顾不上跟司机打招呼就飞奔过去。妈站在雪地里看着我,佝偻的背上,背着一个打成豆腐块的大号被子!山风吹乱了她过早白了的头发。

⑦妈妈,妈!我大声叫着。在奔过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妈已经把脸上的泪擦干了,只剩下红红的两眼。我想你了,丫头!妈说完,一把把我搂在怀里。我感觉妈的身子在往下沉。让被子压得往下沉。

⑧我的眼泪一下子冲出来!我放声大哭。忘记了这是在加油站,忘记了周围还有人。妈啊,妈,您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那么在雪地里站着……妈说,别哭了,去好好加油,人家等着呢!

⑨妈刚退休,可我觉得她已经老得不行了。她身上的衣服全湿了,我不知道她在风雪里站了多久。她本来可以寄钱给我,让我在这儿买被子。可是,她没有寄,也没有打电话说要来送被子,就这样不声不响,在风雪中,翻过大坂山,把被子从张掖背了过来。

⑩后来,我才知道,妈从没来过青海,也不知道日月山。从张掖来的客车,都是白天开,晚上到。她为了能在白天赶到,就坐了一辆私家车,说好拉到日月山,结果走到半路,司机临时有事要改道去别处。妈只能下来搭别的车。这里荒得连人家都没有。可怜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央求过往的车把她拉上,说我丫头在加油站,我想去看看她,求你们把我拉上吧!车,一辆又一辆过去了,没有人理她。在风雪中,妈坚持着,终于,有个好心人把她拉上了。本来八九个小时的路,因为风雪,走了二十多个小时!

妈跟我说,丫头,你长大了,有些苦,有些难,是你这辈子必须要经历的。爸妈只能在旁边给你鼓鼓劲儿,就像这样给你送床被子,让你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你身后。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不能放弃。人生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只要放弃了就归零,就要重新开始!

妈在站里待一天就走了,说怕影响我工作。

打那以后,我每天迎着开来的车,离老远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您好,欢迎光临!再苦,再累,我都微笑着。为了妈妈背来的被子,为了赶路的人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说到这儿,赵程皇停了下来,眼里闪着泪,遥望日月山。

(作者:李迪。有删改)

1.本文讲述了关于加油员赵程皇的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从修辞角度)

(2)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坂山,海拔六千多米。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从描写角度)

3.文中第⑩段的内容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补充设问)

5.阅读文章,概括赵程皇的心理变化过程。

6.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戴手套数不了钱,不戴手套吧,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

7.段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2019濮阳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理想

①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

②半夜里被吓醒,母亲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催促父亲进城来看我。

③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推推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稍稍安定。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种的菜蔬,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都是我爱吃的。一年四季,这些菜蔬,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家里来。

⑤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好几遍后,这才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地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地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仔细看父亲,发现他眼里有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⑥我埋怨父亲,“我能有什么事呢,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菜蔬们立即欢快地在地板上蹦跳。青菜绿得饱满,萝卜水灵白胖。我抓了一只白萝卜,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张口就咬。父亲乐了,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看我的眼神,又满足又幸福。

⑦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坐我边上,戴了老花眼镜,翻看我桌上的报刊。他翻看得极慢,手点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像寻宝似的。我笑他,“爸,照你这翻看速度,一天也看不了一页呀。”父亲笑着低声嘟囔:“我在找你写的。”

⑧我一愣,眼中一热。转身到书橱里,捧了一叠我发表的文章给父亲看。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啊。”父亲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丁家出人才了。”他盯着印在报刊上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离。他感慨地笑着说:“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⑨旧时光一下子回转了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远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穷家里,有我们四个儿女的拖累,父亲的抱负,终是落空。

⑩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啥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给儿女们添一点儿负担,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淡然,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刊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1.请以“父爱”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我们”之间的几件事。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认真品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

3.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父母与儿女的真情,请以第⑧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补充设问)

5.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我院门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家的方向眺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