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②时年七八...

    (甲)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剡(shàn)令:剡县县令。②太傅:谢安。③阿奴: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此处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醇酒罚之    以:用 B.青布绔       着:穿

C.阿奴欲放去   邪:邪恶 D.王欲所携人   舍: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上文都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篇》,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有怎样的“德行”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C 2.(1)(谢安)规劝说:“兄长,老人家值得同情,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2)既然已经接受了他上船托身,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3.谢安劝告兄长不要严惩老人,表现出他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华歆一开始不接受别人的求救,显得很谨慎,一旦接受就一诺千金,表现出了他诚信守诺的高尚品行。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C.阿奴欲放去邪 邪:同“耶”,语气词,吗。故选C。 2.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谏,规劝。念,可怜。何,怎么。 (2)重难点词语有:纳,接纳、接受。宁,怎么。以,因为。弃,抛弃。 3. 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题干要求分析甲乙两文主要人物的“德行”。从甲文的“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以看出,谢安劝告兄长不要严惩老人,表现出他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从乙文的“歆辄难之”“‘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可以看出,华歆一开始不接受别人的求救,显得很谨慎,一旦接受就一诺千金,表现出了他诚信守诺的高尚品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边词

张敬忠(唐)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①五原:即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1.诗中描写五原“_________”和“________”等典型景象,描绘出边关“ ________”的春色。(用诗句内容填空)

2.试分析诗歌三、四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③书写工整,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本文反复写“看花”,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2)请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出全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 B.淫慢则不能精(励:鼓励)

C.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 D.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君子行               因往晓

B.修身                刀劈狼首

C.有闻传之者             温故知新

D.非得一人井中也         我如浮云

3.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平平淡淡就无法实现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一起奔跑,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B.《诫子书》中,“静”是一个核心词。“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淫慢、险躁”是其正面表现。

C.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却十分生动。

D.《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