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
名著导读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均填序号),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
(甲)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②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kù),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③欲放去邪?”遂遣之。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剡(shàn)令:剡县县令。②太傅:谢安。③阿奴: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此处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谢以醇酒罚之 以:用 B.着青布绔 着:穿
C.阿奴欲放去邪 邪:邪恶 D.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上文都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篇》,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有怎样的“德行”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边词
张敬忠(唐)
五原①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①五原:即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1.诗中描写五原“_________”和“________”等典型景象,描绘出边关“ ________”的春色。(用诗句内容填空)
2.试分析诗歌三、四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③书写工整,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本文反复写“看花”,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