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公①生而精伟,读书尚义气。至正壬辰②四方蠹③起兵蔓于鄱④。公倡义旅保闾閈⑤,民赖以安焉。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下令购重赏,有能致者给之。公因缉其踪,纠有胆勇者数辈,往觇其巢。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公婴⑥其锋,三战却之,遂逐北。寇蹶,生缚之,械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曰:“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同郡刘某往拜之曰:“兹不共戴天之仇,微公之计,不能殄⑦也。”献白金为寿。公笑曰:“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况在交游之仇,不与同国乎。”饮酒三日而别。时议多之。
(节选自刘炳《关西义隐传》)
(注释)①公:指关西义隐杨焕文。②至正壬辰:元惠宗至正十二年。③蠹(dù):本意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引申比喻为祸害国民的人和事。④鄱:今鄱阳。⑤ 闾閈(lǘ hàn):指街坊里巷。⑥婴:通“撄”,碰,触。⑦殄:断绝,消灭。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至 正 壬 辰 四 方 蠹 起 兵 蔓 于 鄱。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民赖以安焉 安:
(2)公因缉其踪 因:
(3)鼓其党舞戟出拒 鼓:
(4)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 固:
3.下列选项中,与 “饮酒三日而别”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B.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D.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
(2)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
5.选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杨公的形象?请概括。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祖平武昌,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历大理卿。太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胥吏易为奸,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
洪武元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冲敬有治行,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动。
三年九月召为御史中丞。寻引疾致仕。帝初即位惩元宽纵用法太严奉行者重足立。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为权舆云。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二十六》,有删改)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帝 初 即 位 惩 元 宽 纵 用 法 太 严 奉 行 者 重 足 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惟:
(2)明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明年:
(3)吏治鲜劝惩鲜:
(4)寻引疾致仕寻: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焉”意义及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
A.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C.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D.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山丞冲敬有治行,以劳卒官。
(2)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为权舆云。
5.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祯的形象?请概括。
(补充设问)
6.《古代汉语词典》中,“寓”的义项有:①寄居;②居处,住所;③寄存,委托;④通“偶”,木偶。“元末流寓湖南”中的“寓”,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
7.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胥吏易为奸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B.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C.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①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②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③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④之善,必咨嗟⑤奖成如不及。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⑥见之它日问其目⑦,曰:“未暇读也。”永数⑧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⑨者,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
靖康冬⑩,敌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⑪告永者,永号绝⑫仆地。家人舁⑬归,不食者数日,闻元帅⑭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性。
(节选自《宋史·郭永传》)
(注释)①永:指郭永,南宋初年的官员。②揜(yǎn):通“掩”。③颜鲁公:即唐代颜真卿。因曾被封为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④秋毫:鸟兽在秋季所换的毛,细而尖锐,称之“秋毫”。故“秋毫”常用作“细小”。⑤咨嗟:赞叹。⑥画数策:谋划几条策略。⑦目:品评。⑧数:数落,责备。⑨不颠沛:不导致困顿或动乱。⑩靖康冬:指公元1127年冬季。靖康,北宋钦宗年号。⑪两宫北狩:指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⑫号绝:哭昏。⑬舁(yú):抬。⑭元帅:指宋高宗。宋高宗即位前称“元帅”。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杜 充 守 大 名 名 称 甚 盛 永 尝 画 数 策 见 之 它 日 问 其 目。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永博古通今 通:
(2)充大惭 大:
(3)不食者数日 食:
(4)其忠谊盖天性 盖: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者”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古人立名节者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B.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C.南冥者(《北冥有鱼》)
D.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
(2)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5.结合选文和《送东阳马生序》,说说郭永和宋濂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人也。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①,历州郡吏。岁中拜侍御史②,出为琅琊太守。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驰往击之。掾史③止章曰:“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章按剑怒曰:“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遂引兵安丘城下,募勇敢烧城门,与长思战,斩之,获三百余级,得牛马五百余头而还。兴归郡以状上帝④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有删改)
(注释)①经明教授:通习经典,教授学生。②侍御史:官名。③掾史:官名。④上帝:皇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兴 归 郡 以 状 上 帝 悉 以 所 得 班 劳 吏 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夏长思等反反:
(2)掾史止章曰止:
(3)若坐讨贼而死若:
(4)遂引兵安丘城下引:
3.下列选项中,与“以状上帝”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
(2)遂引兵安丘城下,募勇敢烧城门。
5.你如何看待李章擅自出兵的行为?谈谈你的理解。
(补充设问)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章惩处豪强态度坚决、行为果断的一项是( )
①经明教授,历州郡吏
②岁中拜侍御史,出为琅琊太守
④章闻,即发兵干人,驰往击之
⑤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⑥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A.③⑥ B.④⑤ C.②⑥ D.①⑤
(2019原创)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问题。
及文姬(蔡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①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②厩马万匹,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③。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有删改)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④;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⑤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⑥。
(选自《魏源集》,有删改)
魏收⑦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⑧郑伯调⑨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⑩,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⑪,积年,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有删改)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⑫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⑬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文状:文书。②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③原:原谅,此指赦罪。④一足:走一步。⑤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⑥一啜(chuò):尝一口。⑦魏收:北齐人。⑧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⑨调:嘲笑。⑩夏月:夏季。⑪讽诵:背诵。⑫顾:只是。⑬鞍乘:马上车内。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诚 实 相 矜 然 文 状 已 去 奈 何?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何惜疾足一骑何:
(2)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知:
(3)欲以武艺自达达:
(4)顾既在官既:
3.下列选项中,与“操感其言,乃追原”中的“乃”字用法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乃下令(《曹刿论战》)
D.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2)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5.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①中国人注重姓氏,以姓氏为自己的根基和归属;同时,中国人也注重名字,因为名字才是自我的存在。古代中国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某种理念和追求,还往往要取一个或几个“号”。
②“名”的概念极早,恐怕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出现了。据《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种“以口自名”的“名”,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名”(乳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才产生了后世通行的“大名”(学名)。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已知的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30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汉代国力强盛,祈求长生不老,人们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寿”等。到魏晋南北朝,由于受士大夫们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祖冲之、王羲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命名又多取佛语,如王僧智、崔僧佑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近世即以新中国成立后而言,人们取名多用“建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多用“卫东”“向东”“卫红”“立新”等。
④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总括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⑤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三国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⑥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晋代山涛字巨源,山中波涛自然是巨大源头;宋代陆游字务观,游与观相关等。
⑦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字义相反;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等。
⑧四是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明代帝王则以金、木、水、火、土取名,如明成祖朱棣(木),其子明仁宗朱炽(火),其孙明宣宗朱瞻基(土),其后为明英宗朱祁镇(金),明宪宗朱见深(水)等。
⑨五是以伯(孟)、仲、叔、季排行为字。东汉孙坚有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此外,还有取于古语、诗词和成语等情况。唐代文学家陆羽,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为:大雁渐渐飞到陆地上,它的羽毛可用于礼仪饰品,吉祥。
⑩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关系,也与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一方面,是社会对文人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正因为如此,“自号”极为流行,取号方式皆由文人士大夫的性情、爱好及其居处环境而定。但其含义不外乎追求旨趣,祈求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专业等。这些自号,或用于本人,或用于斋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清代刘庠以其治经学而号“十三经老人”等。
⑪时至今日,我们现在说的“名字”,其实只是古代的“名”,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字”了,“号”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了。随着网络流行,博客、微信兴起,五花八门的博客名称、微信名称其实就是当今的“号”。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给选文加一个副标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名”的概念极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出现了。
B.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义相比附”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C.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下对上、少对长;而字则用于上对下、长对少或对他人尊称。
D.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与当时文学的发达关系不大。
3.结合选文,请简要概括名与字的关系有哪几种?
4.从下面任选其一,说明属于名字中的哪种关系。
①欧阳修,字永叔。 ②岳飞,字鹏举。 ③毛泽东,字润之。
(素养提升设问)
5.你知道哪位古人的号?结合所学知识和选文内容说说其号的含义。
6.下列微信名称,你喜欢哪一个?任选其一,结合选文内容,推断微信主人的有关信息。
笑笑先生 都要好好的 奋斗青年
梨乡鼓韵 兰芽浸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