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24首 春望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24首

春望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突破训练

1.结合颔联的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颔联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1.诗人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3.A 【解析】 1. 无 2. 无 3. A A项,首联的春望所见与诗人记忆中的昔日长安春日盛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而非赞美眼前之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23首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突破训练

1.下列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开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紧张有序地准备出征。

B.“旦辞”领起的一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行程的艰难。

C.第六段与第四段形成明显的详略对比,渲染了凯旋的快乐气氛,突出了木兰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D.诗歌的结尾也就是附文部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了巾帼英雄木兰的豪爽性格。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素养提升设问)

3.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第22首

相见欢

[南唐]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番)滋味在心头。

突破训练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3.上片中的“锁”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词人是南唐后主李煜。

B.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深。“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C.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思之切都深沉而直接地体现在这首词中。

D.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凄丽清婉,缠绵悱恻。

 

查看答案

第21首

泊秦淮

[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突破训练

1.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第一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C.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D.“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唱”二字,寄托了诗人对统治者直接辛辣的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查看答案

第20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突破训练

1.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吴地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查看答案

第19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突破训练

1.“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2.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用梨花满树的神奇想象,描绘奇异的雪景,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B.诗中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思乡之情。

D.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描绘的是边塞雪景,抒发的是边塞苦寒与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