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王君平 ①国家药监局...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王君平

①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公告,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进行修订,在禁忌项下,还特别增加“儿童禁用”。

②提起柴胡注射液,很多人并不陌生。柴胡注射液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7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此次修改说明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儿童使用注射液不良事件高发。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在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83.5%,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注射剂的构成比。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成人能用的药,儿童不一定能用。这也为中药安全性研究敲响了警钟。

③中药有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历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占八成以上,而中药不到两成。但有人认为,中药有毒,伤肝伤肾甚至致癌。如此以讹传讹,抹黑中药,其原因在于,中药在安全研究上有历史欠账。西药的说明书,不良反应能列好几页,禁忌能写好多条,注意事项有好多款,而对于多数中药而言,无论是不良反应、禁忌,还是注意事项,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如此语言不详的说明书,说不清,道不明,无法满足公众用药的知情权。

④有人说,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是找不到不良反应,恰恰说明了中药的安全性。其实,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上。一是量的禁忌。中医用药如用兵,并非多多益善,而是精准药量,确保用药之利而去药之弊,防止药的偏性将人体纠偏。二是症的禁忌。使用中药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风寒感冒的人吃了治风热感冒的药并不管用。以柴胡为例,作为清热解表药,对于其他热型的孩子使用就不灵,对症治疗才安全。三是人的禁忌。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千人千方。上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蒲辅周治疗乙脑,167个病例,他开出了98个方子。他的弟子、国医大师薛伯寿开了1万多个方子,如果考虑剂量在内,几乎没有相同的两个方子。

⑤有人问,中药在中国人身上试验几千年,为什么还要小白鼠点头?因为中药临床的禁忌,并没有转化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应用。中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的短板。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封存在无数医案中的用药禁忌,如同散落的珍珠,找不到一根串起来的线。深入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亟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助力,形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体系。

⑥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关键是合理使用。近年来,在中药不良事件中,中药注射液剂型问题占比超过50%。除了注射液剂型安全风险高之外,主要在于一些医生的处方不对路。有统计数据显示,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的。一些西医不注重辨证施治,不熟悉中药温、热、寒、凉的药性,容易出现药品不良事件。目前,简单地禁止西医开中药不大现实,最好的办法是,让开中药的西医学习中医原理和知识,接受规范的“西学中”培训,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⑦药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药,用不好是毒。盼望更多医生合理使用中药,减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让患者吃中药能更放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08日)

1.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的哪几个方面?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的弟子、国医大师薛伯寿开了1万多个方子,如果考虑剂量在内,几乎没有相同的两个方子。

(2)中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的短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是找不到不良反应,恰恰说明了中药的安全性。

B.中医用药如用兵,多多益善,只要学会辩证运用,就能确保用药之利而去药之弊。

C.在中药不良事件中,中药注射液剂型问题占比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医生的处方不对路。

D.让开中药的西医学习中医原理和知识,接受规范的“西学中”培训,是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

(补充设问)

4.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将来会从事各行各业,假如你成为一名中医,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好中医。

 

1.①量的禁忌;②症的禁忌;③人的禁忌。 2.(1)“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准确说明了薛伯寿治疗乙脑开的方子绝大多数都是不同的,但也不排除有极少数相同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短板”意思是“最薄弱的环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中药的诸多研究方面中,中药的安全性研究是最薄弱的,急需重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D 4.示例:①努力学习中医原理和知识;②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解析】 1.无 2.无 3.DA项对应文章第④段,原文是“有人说,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上”,可知选项表述有误。B项对应文字在第④段, 根据原文“中医用药如用兵,并非多多益善” ,可知选项意思与原文恰恰相反。C项对应在第⑥段,原文是“除了注射液剂型安全风险高之外,主要在于一些医生的处方不对路”,选项中没有“除了”二字,意思发生了改变。 D项对应文章第⑥段,选项意思符合原文,表述正确。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贪吃的大脑

①含有特殊营养的巧克力、有助于增记花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②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オ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③大约十年前、人们オ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④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他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以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⑤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曹进行过试验:在一个月时间里,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⑥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碍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カ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卿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増加卵磷脂有助于増强记忆カ吗?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25克纯卵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20克纯卵磷脂,オ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⑦年龄在所有关于营养素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脑在出生前后是最敏感的。婴儿在出生前5个月至出生后18个月期间,脑神经元以最快的速度分裂、生长。在此期间,给母亲与婴儿以含足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婴儿大脑的发育会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婴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或在母亲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情况下所生的孩子,即使后来喂养得很好,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一直到出生后18个月都有充足蛋白质的孩子,即使某一时期营养不足,在重新获得营养后,也会迅速恢复健康。

⑧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有些食物能对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产生一定影响。

B. 血脑屏障作为人大脑中的一层保护屏障,可以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大脑。

C. 食物影响大脑是因为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后会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

D. 胆碱和卵磷脂都可以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卵磷脂的效果更好。

E.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对大脑是否会产生影响,这取决于人的年龄大小。

2.文中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4.如果你身边有失眠、记忆力衰退或怀孕的人,依据文章内容,你会分别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狱中与诸甥侄书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愦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 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缋,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政:通“正”,仅,只。②愦闷:指头昏脑胀。愦,昏乱、糊涂。③得之于胸怀:意谓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产生对事物的领悟。④情急于藻:谓只顾及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文彩藻饰。⑤图缋(huì):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图,用作动词。缋,同“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文 患 其 事 尽 于 形 情 急 于 藻 义 牵 其 旨 韵 移 其 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年三十      许:

(2)亦当未也  已:

(3)常作文士  耻:

(4)文其事尽于形  患: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无谈功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文患其事尽形 不必藏己(《大道之行也》)

C.时有能者   不能察(《曹刿论战》)

D.自谓颇识数  但知一(《河中石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

(2)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在作者心中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及对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乃 自 以 私 粟 与 统 又 以 告 母 母 亦 贤 之 遂 使 分 施 由 是 显 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与亲客归会稽    遂:

(2)面而不  顾:

(3)如是  诚:

(4)而自苦此  若: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统甚哀

A.处处志(《桃花源记》)

B.千里者(《马说》)

C.孰视(《邹忌讽齐王纳谏》)

D.者谁(《醉翁亭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

(2)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5.试简要概括骆统的形象。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闻 其 侄 以 他 事 南 来 非 取 箱 也 因 托 以 寄 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夜行尝:

(2)恐劝留金也令:

(3)一箱于岳寄:

(4)他日来取俟: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敢与家人言  渔人甚异(《桃花源记》)

B.银数  真无马邪(《马说》)

C.利此数金乎  哉(《岳阳楼记》)

D.又尝教书宦官家  不求闻达诸侯(《出师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5.有人评价说,最后一段中的“穷”字可谓文章的点睛之笔,请你分析其评价的理由。

(拓展训练)

6.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文章内容。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张仪想凭借秦国、韩国与魏国交好的形势攻伐齐国、楚国。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主张魏国与秦国联合。下文的“张子”是对“张仪”的尊称。②惠施:战国时哲学家、藏书家,曾为魏国相,主张联合齐、楚(即“荆”),停止战争。③偃兵:放下武器,指停止战争。④毋:不要。⑤亡:丧失,丢失。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群 臣 左 右 皆 为 张 子 言 而 以 攻 齐 荆 为 利 而 莫 为 惠 子 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二人之:争:

(2)惠子入见:

(3)不可不也察:

(4)凡者,疑也谋: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仪欲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

一战(《曹刿论战》)

B.而以惠子言不可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惠子

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D.诚疑以为可

吾妻之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

(2)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

5.请简要分析惠子反驳魏王的过程。

(拓展训练)

6.选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