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观我,名子尚,试名①观。临川吴文正公更字之曰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②,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③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④,嘉言善行,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蔬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试名:考试用的名字,即大名。②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③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④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箪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甚奇之____________
(2)家仅给无余____________
(3)独处一室,隘甚____________
(4)箪瓢饮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德仪型,嘉言善行,令人竦然。
(2)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4.伯中年幼时在学习方面是如何用功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5.说说伯中能学有所成的原因。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也。母殷氏,高明有行。家贫窭①,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②,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寻当作复裈③。”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母甚异之。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龢④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⑤。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
(注释)①贫窭(jù):贫穷。②襦:短袄。③裈:夹裤。④庾龢:人名。⑤王文度:即王坦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母方为作襦____________
(2)寻当作复裈____________
(3)及长,清和有思理____________
(4)吾皆百之矣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母问其故”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C.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D.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
(2)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
5.选文通过韩伯的舅舅和庾龢之口称赞韩伯,运用了________描写,突出了韩伯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②,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嬉敖:嬉戏,游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大家惟吴氏最豪贵 惟:__________
(2)辄能言诸生所诵 辄:__________
(3)吴氏爱之 爱:__________
(4)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志: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父独不肯
②其真无马邪(《马说》)
B.①生子而能业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①吴氏亦子育之
②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①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4.詹鼎的求学之路顺畅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拓展训练
5.实词解释。
(1)鼎欣然,其父独不肯 欣然:
(2)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
6.虚词解释。
(1)其家素贱
(2)而舍县之大家
(3)不与市中儿嬉敖
(4)辄能言诸生所诵
(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铨①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②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③作波④、磔⑤、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⑥,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铨:指蒋士铨,清代诗人。②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③诘屈:折弯。④波:字的笔画,撇。⑤磔(zhé):字的笔画,捺。⑥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á),通“木贾”,即木贾木。楚,荆条。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至 夜 分 寒 甚 母 坐 于 床 拥 被 覆 双 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 明日:
(2)始令执笔学书 书:
(3)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毕:
(4)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2)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4.选文中蒋士铨的学习方式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
5.如何看待选文中的母亲这种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
拓展训练
6.实词解释。
(1)既识,即拆去
(2)旋复持儿而泣
7.虚词解释。
(1)乃镂竹枝为丝
(2)我何以见汝父
(3)鸡鸣,卧焉
(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齐丘好学,工属文,尤喜纵横长短之说。烈祖为升州刺史,齐丘因骑将姚克赡得见。暇日陪燕游。赋诗以献曰: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松竹无时衰,蒲柳先秋落。烈祖奇其志,待以国士。从镇京口,入定朱瑾之难。常参秘书,因说烈祖讲典礼,明赏罚,礼贤能,宽征赋。多见听用。烈祖为筑小亭池中,以桥度,至则撤之。独与齐丘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书灰为字,旋即平之。人以此刘穆之之佐宋高祖。然齐丘资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烈祖谢之,乃已。
(节选自《全唐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烈祖奇其志 奇:
(2)烈祖谢之 谢:
(3)乃已 已: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入定朱瑾之难
②春冬之时(《三峡》)
B.①因说烈祖讲典礼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C.①至则撤之
②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D.①独与齐丘议事
②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人终日拥炉,书灰为字,旋即平之。
(2)然齐丘资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
4.烈祖视齐丘为“国士”,请简要概括其作为“国士”的具体表现。
5.从“烈祖讲典礼,明赏罚”这句话,你能联想到《出师表》一文中的哪一句?
拓展训练
6.实词解释。
(1)宋齐丘好学 好:
(2)尤喜纵横长短之说 尤:
(3)旋即平之 旋即: 平:
(4)则拂衣径起 径:
7.虚词解释。
(1)烈祖为升州刺史
(2)烈祖奇其志
(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②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③,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释)①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②自若:如常,依然如故。③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孟子惧而问其故 故:________
(2)动则远害 远:________
(3)孟子惧 惧:________
(4)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道: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孟 子 之 少 也 既 学 而 归 孟 母 方 绩。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孟母以刀断其织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①何以异于织绩而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①中道废而不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①女则废其所食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5.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孟母这一人物形象。
拓展训练
6.实词解释。
(1)若吾断斯织也 若:
(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乏:
(3)旦夕勤学不息 息:
(4)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知:
7.虚词解释。
(1)学何所至矣
(2)子之废学
(3)夫君子学以立名
(4)问则广知
(5)不为窃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