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孤独成就逆袭 ①我高中时,班里有个同学...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孤独成就逆袭

①我高中时,班里有个同学叫张松。当年,他的中考成绩离我们这所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只差1分,他爸花了8000块钱让他进了学校。高一年级,1400名学生,他是第1400名。后来,他爸又通过关系把他塞进重点班。

②进入高中后,张松爱玩的天性并没有改变,上课不听讲,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

③一个月后,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他考了班级倒数第一,年级1300多名。他高兴地请全班同学吃雪糕,理由是他竟然不是年级倒数第一了。全班40个同学,接受他雪糕的只有10个,其他同学都以学习忙没空拒绝了他的热情,他也不恼。

④其实张松除了成绩不好,人挺好的,大方,幽默。但是班上的同学并不太喜欢他,觉得他是走关系才来重点班的。

⑤别人讨论数学题时,他在看小说;别人奋笔疾书时,他在睡觉。他想融入他们却没法融入,曾有朋友提醒过他,让他别这么懒散,他点头答应,却改变不了。

⑥他不讨喜,朋友还是有几个。班上男生去打球,偶尔还会叫上他。如果没有和同桌的那次矛盾,我想就不会有后来的张松了。

⑦矛盾的产生也是因为打篮球。班上的男生五五分队,张松刚好和同桌是对手。打球打得正激烈时,不知是张松同桌犯规了还是他撞到了同桌,最后他们打了起来。其他8个男生都站在他同桌那边。

⑧一比九,张松脸上挂了彩。班主任来了,把他们拉开。不等班主任说什么,张松就跑了,门卫都没能拦住他。那时,我们才16岁,正值青春年少、自尊心强的年纪。

⑨之后,张松缺了一个星期的课,打人的男生每人写了一份3000字的检讨。张松回学校后,把座位搬到最后一排,一个人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全班同学都当那件事没有发生过,他们没有再次挑衅张松,比挑衅更伤人的是把张松当成了透明人。

⑩有句话说得很好,总有一些事情会伤害到你,而那些事往往会让你迅速成长。

⑪张松的改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他在数学老师下课后,拿着练习册跑去请教问题时,一些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可能不相信,原本只会吃喝玩乐的他会主动学习。从此,“透明人”张松,用着最傻却最有用的方法,刷了一道又一道题。

⑫随之而来的是月考,成绩出来那天,张松在座位上坐了很久很久,才鼓起勇气去看成绩——班级倒数第一,但是年级第1200多名,进步了100多个名次。

⑬从小到大,每个班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被孤立的同学,也许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成绩不好,长得不漂亮,都可能被孤立。

⑭在张松被孤立的那一刻,他就迅速长大了。他反省了自己,从为人到说话方式。的确,他出身好,不用努力就可以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说话的语气里带着天生的优越感,行为又过于懒散随意,班上的男生就看不惯他这个样子。

⑮他意识到这些之后,觉得唯有用学习来证明自己,同时也用学习来分散注意力,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⑯他就这样一点点地进步着,等他考入年级前1000名时,我们要分文理科了。我选了文科,他选了理科。这一次,他说服他爸,不要再找关系让他进理科重点班。

⑰进入高三后,我偶然遇见理科班的同学,她用不可置信的语气说:“上次月考,张松考了年级第九。”

⑱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多多少少会有收获。张松就像一匹黑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杀出重围,重新进入了重点班。现在的他不再独来独往了,他有了能够称兄道弟的朋友。

⑲后来,张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刊上曾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学渣如何逆袭的,张松是这篇文章的男主角,他成了无数学弟学妹的偶像。

⑳读大学后的张松,大方、开朗、积极向上,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学生会部长,有很多漂亮姑娘喜欢他。没有人看得出,他曾被孤立过。他常说:“做人嘛,知耻而后勇,心态要好。”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孤独的日子,那么,不妨努力一点儿。在你不知道如何前进时,就把糟糕的事情变为动力吧,成就你的,可能恰恰就是那些孤独的日子。

(选自《读者·校园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说说张松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第几人称叙事?有何作用?

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张松就像一匹黑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杀出重围,重新进入了重点班。

4.读完全文,请说说张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5.通读全文内容,说说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1.高中时,张松因为打篮球与同桌打架,最终被全班孤立。在被孤立的那一刻,他就迅速长大了,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唯有用学习才能证明自己,同时也用学习来分散注意力,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2.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他”的口吻将张松的经历告诉读者,直接、客观地展现了张松的学习生活。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张松比作“一匹黑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松凭借自己的努力重新进入重点班的出人意料。 4.①刚进入高中的张松是一个爱玩、不爱学习的人;②张松是一个大方、热情的人;③张松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④张松是一个懂得自我反省、知错就改的人。 5.选材真实,选择自己高中同学的经历,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选材典型,写出了张松的转变,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两张纸条

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

坐在沙发上,还自顾自絮叨起来。

当我听见“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仍滔滔不绝。

“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却刹住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我踢蹬踢蹬腿,再甩甩胳膊,说,没事儿。他仍然不走,非让我走几步。确定我真的没事后,又把我搀到车上,说,骑上去试试,看车摔坏了没有。

你说一个大男人家怎么婆婆妈妈的,于是,我推开他说,快走吧,我也该回家做饭了。我蹬起三轮就走了。哪曾想,他又追了上来,塞给我一张纸条,说是他的手机号……

这时,我忙不迭地问我妈,纸条呢?我妈说扔了。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我妈突然哎哟-声。我问怎么了,她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儿。可是,第二天,我妈就起不来床了。

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当我把做B超、CT等检查单拿给医生时,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我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不停地抱怨母亲,狠狠地想,一定把那个“好人”找出来。面对一笔不菲的费用,我用命令的语气对妈说, 你再好好想想那条。我妈迟迟疑疑地说,想不起来了,一边不停地在各个衣兜里摸来摸去。我妈突然颤抖着声音喊,找着了。真是老天有眼。

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都是这两个字。这就是您老人家遇见的好人?

我妈却仍然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明显没了底气。

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妈。这件事情以后,她在我面前像个债务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气都不敢喘,让人心疼。

出院后一天,我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一位头发花白,脊背略为佝偻的大叔,手里拎着一口袋水果,拘谨地站在我家门前。未等我开口,母亲急慌着把他让进屋里。

他吞吞吐吐地说,家里出了点事,一直脱不开身……

我明白了,打断他说,您啥也别说了,十万元的住院费。

我妈连忙打圆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您走后,我不放心,悄悄跟着,您进了家门才离开。他忽而把头转向我说,您请假照顾大娘,单位要扣钱的吧,一并算到我头上。

我妈接过去说,这可使不得,要不这样吧,十万,咱们一人摊一半。再说,那天要不是我急着回家做饭,也不会……

他说,这钱怎么能让您拿呢?稍作犹豫,他不好意思地接着说,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尽快还清。

我没好气地说,又来一张没用的纸条?

他的脸腾地红了,说,对不起,那天我手机丢了,换了新号。

说完,他一瘸一拐地走向书桌,准备给我打欠条。他注意到,我有意无意看着他不太自然的走姿,于是,提起裤脚,坦然地说,两条假腿,车祸中没的,撞他的人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1.文章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五次变化,请根据示例进行概括。

(1)冷淡 (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 (5)纠结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

(2)一位头发花白,脊背略为佝偻的大叔,手里拎着一口袋水果,拘谨地站在我家门前

3.从全文看,以“两张纸条”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将情节补充完整,你认为“我”还会要求“大叔”还钱吗?请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3河北19~23题)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拖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5.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查看答案

(2014河北18~22题)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文有删节)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5河北18~2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跟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了。跟我同行的两个友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查看答案

(2019原创)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①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

②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

③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

④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⑤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