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4焦作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资格玩吗 刘墉(台湾) 文学大...

(2014焦作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资格玩吗

刘墉(台湾)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转眼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时常想起梁实秋先生的这段话。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学测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玩,而且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那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

可不是吗?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儿,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实秋先生决定到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

相反,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有位企业家说得妙——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家跳到别家公司,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甚至死了之后都葬在公司的墓园。但也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奉献、尽忠职守。

可是我们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

如果我们把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在华人孩子的身上,会不会也很有道理——今天,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各位年轻朋友,“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自觉;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谨守的忠诚。

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或在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而且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1.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开头引用梁实秋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请你为这句话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4.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1.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2.引出论题;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论点“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沈从文先生以写小说出名,晚年时却转向服饰,不再关心小说,一心一意研究服饰,呕心沥血十七年,著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国宝”。 4.文章先由梁实秋用餐的事例引出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然后引用大学学测榜首的学生的事例和企业家的话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最后在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解析】 1.本文先由梁实秋用餐的故事引出论题,在第②段提出“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第②段之后的内容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都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由此可知,第②段提出的观点即是中心论点。 2.本文开头引用梁实秋的例子,很自然地引出了论题,同时可作为第②段论点的有力论据。另外,这样有趣易懂的例子作为开头,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补充事例首先要弄清需要证明的论点,事例的选择要典型且具有说服力。本题题干已经明确补充的事例要证明的论点,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关键点是“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考生需要从掌握的材料中搜寻一个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典型素材作为论据即可。 4.解答此题,要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本文作者在开头引用梁实秋的事例引出话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第二部分运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大学学测榜首学生的事例,引用企业家的话,将“我们的工人”与日本、美国工人进行对比来证明论点,在文章最后一段得出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的重量

凹 凸

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却一直坚强地独立而居。几种药物都是我买的。

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竟锁着。不久母亲回来了。我大叫一声“妈”,她答应得脆亮,同时亮的还有她的目光。50岁的儿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叫她,她心中受用。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戳着手中的木杖,急迫地朝灶间拽去。她的腿疾在膝盖,关节劳损,不能直行,“拽”是快速的动作。她掀开锅盖,说了一声“完了”,就朝我傻笑。母亲每当做错了什么事情,就是这个表情。

原来,她知道我爱吃田间的苦苣,就拖着病腿剜了一些回来。她也推断我今天会来,就上火焯它一下,好让我省去此环节,带回去直接凉拌。但她忘了马上捞出来,菜就一直浸在热水里,软了。我打趣道,软就软了,省得费牙。她说,吃野菜就得用牙,有咬劲才有味道,看来,你妈真是老得没用了。我说,没用也是妈,您站在那儿就有用,让我感到,自己虽然足够老,但依旧年少,因为父母是儿女的尺子。她说,我儿子就是会说话,总是哄妈高兴。

我一直认为,孝顺的前提是“顺”,不仅要供奉钱物,更要供奉好心情。

进了她的房间,我扶她坐下,问她腿上的浮肿消了没有。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消了。

她长期服用降压药,有药物反应,中医叮嘱,要时常服一点五苓胶囊,祛湿化瘀。服用之后,果然见效,浮肿渐渐地消了。

由于她回答得果断,我便心中生疑,蹲了身去,挽起她的裤腿——脚腕亮而腴,一摁一陷,实实在在地肿着。

我说,您是不是停药了?

她答非所问,说,只是腿肿,既不碍吃喝,又死不了人。

我说,您老真不听话,几粒药也花不了几个钱。

她马上接上话茬儿说,还没几个钱呢,小小的一盒药就好几十块,腿不肿,我心肿。

我说,怎么就心肿?你儿子堂堂的一个处级干部,国家公务员,每月工资好几千块,能把药店里的药柜子整个给您搬过来。

你就吹吧,她说,人就怕算细账——我孙子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你要给他买房子、车子,还不都得要票子?你是属兔的,即便是肥兔子,也拔不下几把毛来,除非你去吃夜草、取身外之财。这种事你甭说是去干,就是想一想,我也都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我说,您老放心,我是个文化人,明白事理,不会发生您所担心的事。

这可不见得,她说,有的时候,越是明白人,越会做糊涂事;“好处”这种东西身上就有“邪劲儿”,会让人身不由己。

我说,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我呆的单位,是清水衙门,没多少油水,即便是想“湿”,也湿不了。

她说,你这又错了,为什么?你看,咱们村前这条马路,常有拉煤的车经过。车稍一咯噔,就会掉下来一些煤渣,虽然不起眼儿,但只要你长年地捡,也能捡出成吨的煤。你再看,东头占地拆迁,拆剩下一些碎砖烂瓦,大家都以为是弃物,可我一点一点地捡回来,也堆成了一大垛,也盖起了一间厨房,这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说,再零碎的东西,也怕捡,捡多了也成气候;再寡淡的油水,也怕刮,刮多了,也肥。妈知道你是个本性清正的人,但就怕你身后有用度,一有用度,本钱不够,就会自生邪心,所以,咱们必须算计着花钱。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母爱的模样——母爱,总是垂下身来的姿态,是忘我的呵护。那么儿女呢?要想无愧地承受这大爱,就要站稳脚跟、挺直腰杆——因为爱是有重量的!

看一眼母亲,由于齿稀而唇瘪,由于衰老而发白,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眼泪也止不住地滚落下来。母亲眼里也有了泪光。她毕竟多病,无奈于生活,承受不起这过于温柔的情感了。面对这样的母亲,我暗暗对自己说:对她最大的孝顺,便是清正地做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举出一种即可)

3.文中母亲担心儿子吃夜草、取身外之财的理由是什么?

4.怎样理解题目“母爱的重量”?

5.本文作者对母爱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请仿照示例,写出你对母爱的感悟。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

(5)爱国之情,人所共有。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吟唱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_________________”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抒发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

 

查看答案

(2014焦作一模)给下列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皇家建筑如此,民间建筑中也频繁出现狮子的形象。

②我们参观北京故宫,从天安门进去,首先见到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左右的两只石雕狮子;进了紫禁城,在太和门两旁又可以见到两只铜铸的狮子;内廷的入口乾清门左右也有镀金的铜狮子。

③在民间,稍微富有的人家总喜欢在门口的抱鼓石上雕两只小石狮子。各地城乡的寺庙、街署,农村的祠堂门口,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狮子。

④在古代小品建筑中,人们最熟悉的形象莫过于狮子。

⑤狮子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大概是因为人们喜欢狮子守门所带来的喜庆与安详,喜爱“狮子狮子,事事如意”所蕴含的意义吧。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②①⑤

C.②⑤①③④ D.⑤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旅游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开阔眼界,洗涤心境。2013年5月19日是我国第3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走进自然,品读世界。

(1)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谈谈你对标志的理解。(写出一点即可)

(2)给你熟悉的旅游景点拟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