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
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宽宥(yòu) 拾级(shí) 荤菜(yūn) 鲜为人知(xiǎn)
B.发怔( zhèng) 参杂(chān) 蛮横(héng) 忧心忡忡(chōng)
C.瞭望(liáo) 确凿(záo) 鄙薄(bó) 不知所错(cuò)
D.贮蓄(zhù) 翘首(qiáo) 教诲(huì) 名副其实(fù)
(2014安阳一模)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将________植根于心底。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海南的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被视为珍品。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因为海南地处沿海,常遭台风袭击,所以生长在风雨飘摇中的黄花梨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长出了非正常的纹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原来,黄花梨的“鬼脸”是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在伤害处长出一朵花,伤害就不成为伤害,而是上天的恩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中“翻”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品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③。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注: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毫:笔。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执策而临之(《马说》)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D.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从语段(甲)中举出一例,说明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和解决的办法。
4.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概括(甲)(乙)两段文字中人物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
姜伯静
①近日,著名学者周有光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我看了,很好。”“但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在他看来,央视这档热门节目里的有些字不好写,也不常用。“原来规定有70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
②周有光先生的话也许有戏谑的成分,但我认为这话很严肃。要让我们办一个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把人考得死去活来,那也不难。只需找几本古老的书或字典,弄一些稀奇古怪不常用的文字,就可以了。但是,拿这个“考试结果”来衡量汉字面临的危机程度,那就有些滑稽甚至危言耸听了。汉字书写危机的确存在,但远不如电视上生僻字考试表现出来的那么夸张,我们其实是高估甚至是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
③面对汉字,乃至更为博大的汉语,我们需要两个正确的态度。
④一是传承的态度,一是使用的态度。传承的,是汉字的文化属性;使用的,是汉字的工具属性。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智商、时间有限,让我们重复古代私塾四书五经式的学习很是不现实甚至荒唐,除非让我们复古、不再接触经书之外的知识。所以,我们只能在有限度的传承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的工具功能。平心而论,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的汉字真正有多少呢?有很多汉字,我们只需要认识就可以了,想想那些繁琐的笔画和微乎其微的使用率,记它有必要吗?
⑤不可否认,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锻炼了某几个手指,却让我们忘了某些汉字的写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瑕疵就反对电脑的运用、否认互联网输入方式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因为这个瑕疵夸大汉字书写乃至汉语的危机,更不能无限放大这个瑕疵进而排斥外国语言。周有光先生在《汉字声旁读音便查》一文中说:“现代汉字学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今天和明天的使用服务,尽量减少汉字在应用中的不便。在汉字学的领域里,应当厚今而不薄古,开今而不泥古,用今而不废古。”这才是对汉字的正确态度,但我们今天呢?我们忽视了“今”与“古”的平衡性,我们忽视了使用汉字目的双重性———传承和方便。甚至,我们还有一个嫌疑:“借助夸大汉字书写的危机来排斥英语甚至数学这些现代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⑥我们从小学时代起到高中毕业,经过了多年的汉字书写强化训练,这种基础不是电脑键盘能够彻底毁掉的。偶尔性的“失忆”,从记忆规律上看也是短暂的,稍微强化即可恢复,何必用放大的危机论来展示。
⑦1930年,胡适在给夏蕴兰的信中说:“你信上似乎轻视英文的功课,这是错的。我劝你借这机会努力学一种外国文,要学到看书作文全有乐无苦的境界。这便是打开一条求知识学问的生路。故纸堆里翻筋斗,乃是死路,不是少年人走的。”这些话,现在看来的意义远大于八十多年前。我们,是否需要正视汉字书写这个问题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①自然段引用周有光对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评价有何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我们只能在有限度的传承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的工具功能。
(2)故纸堆里翻筋斗,乃是死路,不是少年人走的。
4.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并说说改后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