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焦作一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表率 孺子牛 中流砥柱 旁证博引
B.修葺 打园场 刚愎自用 好高骛远
C.沧桑 户口簿 门庭若市 韬光养晦
D.蝉兑 俯卧撑 自曝自弃 鳞次栉比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沉淀/绽开 瑕疵/闻名遐迩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B.处理/处境 复辟/开天辟地 运载火箭/风雪载途
C.崛起/挖掘 诞生/垂涎三尺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D.殷勤/殷红 矫情/矫枉过正 亲密无间/字里行间
作文题目:合唱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_______)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_______)
(3)帝大悦,爵赏有差(_______)
(4)所历凡三十余国(_______)
2.下列句了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虛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
2.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3.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
4.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5.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