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春秋谷梁传》 赠人以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春秋谷梁传》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

语言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而暖心的话语,则是心灵的营养素,是成长的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从文艺作品中,你一定也曾听到或看到过许多暖心的话语,比如,父母的叮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知心话,甚至陌生人的关心与问候……

请以“那些暖心的话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例文 那些暖心的话语 当我们被人嘲笑时,有人对我们说:“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做好自己”,当我们考试不及格了,有人对我们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行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人对我们说:“别忘了你身边还有我”。这些话语可以以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能给我们温暖与鼓励。如福楼拜所说的那样,“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 一生总是风风雨雨的,当我们面对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最渴望就是能听到温馨的话语,而在我的生活中一直给我温暖的和鼓励的是我的母亲。 那次我心无比疼痛,像针刺在我心里那样痛,我最心爱的玩具不见了,到处都找不见,当时我的世界好像被一团乌黑的乌云笼罩着,想起心爱的文具跟我相处的时间,我的泪水涌的更凶了,当我在最伤心和无助的时候,母亲把我搂在她温暖的怀里,柔和的对我说:“不要伤心了,我知道你对它的感情有多深,它同如你的姐妹一样,但是你这样一直难过,妈也会很难过的,别让你身边的人再受伤了,好么” 当我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试卷时,老师向我投来失望的目光,同学们向我投来嘲笑的眼神,我受不了,我拿着试卷跑回家里,我脸上沉重的写着不开心三个字,这时母亲朝我走来,我知道她也是来骂我的吧,她却轻轻抚摸着我头发说“怎么啦,是不是考试不及格了没事的,你一定要记住分数没那么重要,尽力几行了。 母亲那些暖心的话语,好像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总是在我沮丧时,给我鼓励。每当我伤心时,母亲的话语就像一首安抚心灵的歌曲;当我遇到困难时,母亲的话语就像一位骑士给我力量让我克服困难。母亲那些暖心的话语,是我心灵的营养素,是我成长的动力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导。“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告诉我们语言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赠人以言,重于金石……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告诉我们给别人以善意的忠言或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带给人的好处;“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告诉我们好的语言可以巩固及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语言的力量巨大,好的语言更能充盈人的内心,给人以成长的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从文艺作品中”启示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写父母、老师、朋友、同学亦或是生活中的陌生人给自己的关心、鼓励、安慰等;也可以从文学作品选材,如简·爱语言是暖心的,它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尊、自强、自立;保尔的话是暖心的,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要将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当然,还可以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中选材,如习主席温暖人心的话语、人民子弟兵给灾区人民以希望的话语等等。只要是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安慰、带来鼓励等等的话语都是写作的材料。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抒情散文,要有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要细腻,写出自己的感悟或感动。另外“那些”暗示所写的话语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些话,这些话语可以来自一个人,也可以来自多个人。如果话语来自多个人,可以以小标题的形式或段首中心句的形式来间隔,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作文结尾的时候可以运用抒情或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感悟,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查看答案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与语大,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士而此,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④剽:剽掠,抢劫。⑤一也:是一致的。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和睦:同,苟同。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博士学黄老    闻:听说。 B.与语大说    说:通“悦”,喜悦。

C.士而此    耻:以……为耻。 D.有剽劫者其门    过:拜访。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吾所愿学也    山之僧智仙

B.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C.暇则与乡子弟习射    臣妻私臣

D.人之惑有难口舌争者    属予作文记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B.湖南茶寇横行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郡县长官应众人请求,让德高望重的陆九龄主持防御盗寇的义社,这个明智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

C.陆九龄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但精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而且擅长射箭,并懂得调遣屯兵防御的法度。

D.陆九龄继承父亲的志向,重视研修礼学,治家有法:他与弟弟陆九渊亦师亦友,相处和睦,被称为“二陆”。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2)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杜甫《望岳》中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赤壁》中诗人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同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继续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心。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理直何必气壮

张勇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人人都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既然如此,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亲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饶,而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更好地评价人。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④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选自《今晚报》)

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待敌人、小人,我们应当要“理直气壮”。

B.人人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

C.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D.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①段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巧妙指出。

B.本文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民教育家。

C.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D.本文告诉我们,要想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就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真正做到理直不必气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总结归纳论点。

B.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文章开头用一个反问句,引出论题——有理时究竟如何待人,语气较强,能引起读者注意。

D.文章结尾处归纳了全文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

对青春的尊重

程刚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但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十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收获后自己卖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里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十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生活的不易,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又暖的羽绒被。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气,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班费。

⑦秋天到了,菜地收获了,是个丰收季,卖了八百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李同学二百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四百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也拒绝单独分给他的二百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师傅倾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三十元。”我点了点头,没说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钱来看电影?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⑪“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⑫“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向了我。

⑬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原载《辽宁青年》)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人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B.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C.文中第⑨段划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视和不理解。

D.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⑬段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

3.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