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①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①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公告,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进行修订,在禁忌项下,还特别增加“儿童禁用”。

②提起柴胡注射液,很多人并不陌生。柴胡注射液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7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此次修改说明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儿童使用注射液不良事件高发。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在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83.5%,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注射剂的构成比。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成人能用的药,儿童不一定能用。这也为中药安全性研究敲响了警钟。

③中药有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历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占八成以上,而中药不到两成。但有人认为,中药有毒,伤肝伤肾甚至致癌。如此以讹传讹,抹黑中药,其原因在于,中药在安全研究上有历史欠账。西药的说明书,不良反应能列好几页,禁忌能写好多条,注意事项有好多款,而对于多数中药而言,无论是不良反应、禁忌,还是注意事项,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如此语言不详的说明书,说不清,道不明,无法满足公众用药的知情权。

④有人说,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是找不到不良反应,恰恰说明了中药的安全性。其实,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上。一是量的禁忌。中医用药如用兵,并非多多益善,而是精准药量,确保用药之利而去药之弊,防止药的偏性将人体纠偏。二是证的禁忌。使用中药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风寒感冒的人吃了治风热感冒的药并不管用。以柴胡为例,作为清热解表药,对于其他热型的孩子使用就不灵,对症治疗才安全。三是人的禁忌。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千人千方。上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蒲辅周治疗乙脑,167个病例,他开出了98个方子。他的弟子、国医大师薛伯寿开了1万多个方子,如果考虑剂量在内,几乎没有相同的两个方子。

⑤有人问,中药在中国人身上试验几千年,为什么还要小白鼠点头?因为中药临床的禁忌,并没有转化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应用。中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的短板。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封存在无数医案中的用药禁忌,如同散落的珍珠,找不到一根串起来的线。深入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亟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助力,形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体系。

⑥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关键是合理使用。近年来,在中药不良事件中,中药注射液剂型问题占比超过50%。除了注射液剂型安全风险高之外,主要在于一些医生的处方不对路。有统计数据显示,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的。一些西医不注重辨证施治,不熟悉中药温、热、寒、凉的药性,容易出现药品不良事件。目前,简单地禁止西医开中药不大现实,最好的办法是,让开中药的西医学习中医原理和知识,接受规范的“西学中”培训,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⑦药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药,用不好是毒。盼望更多医生合理使用中药,减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让患者吃中药能更放心。

(作者:王群)

1.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拓展提升)

5.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神农本草经》将其所载的365味药物,依照有毒无毒、延年益寿及祛邪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如大戟、芫花、甘遂、乌头、附子、巴豆、狼毒等列入此类,毒性强烈易致死亡。

7.根据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中药发挥作用。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1.①中药说明书太简单,大多数中药无论是不良反应、禁忌,还是注意事项,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②中药临床的禁忌,并没有转化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应用。③一些西医用药不注重辨证施治,不熟悉中药温、热、寒、凉的药性,容易出现药品不良事件。 2.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 3.列数字,作比较。把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和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占比作对比,通过具体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药有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4.不能。第④段是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所给出的回答,第⑤段讲的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短板,如果调换顺序就会不合逻辑。 5.“欠账”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说明中药说明书过于简单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多数”示例:“多数”表范围,准确地说明了绝大部分的中药使用说明书异常简单,但不排除个别中药使用说明书比较详细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6.“可以”示例:放在第②段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中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第②段最后提到的中药的安全性需要敲响警钟的表述是一致的。 “不可以”示例:本文主要讲的是中药因为对临床的剂量、禁忌掌控不准确以及一些西医用药不注重辨证施治,不熟悉中药药性,从而导致的安全隐患,而材料主要讲中药本身存在安全问题。(意思对即可) 7.示例: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中药的一些禁忌,要用量合适、对症下药、开方因人而异,在服用中药时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而且要忌口。 【解析】 1.无 2.无 3.无 4.为 5.无 6.无 7.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掏耳朵为什么想咳嗽?

①挖耳朵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奇妙的享受,只不过在挖耳朵的时候,一些人会不由自主地咳嗽,这是怎么回事呢?

②这是一根迷了路的神经捣的鬼!

③神经我们都不陌生,它像通讯员一样连接着我们身体的最高指挥机构——大脑,以及其他执行具体任务的组织器官。

④这些负责通讯的神经细胞虽然看上去长得都差不多,其实它们也有不同的负责范围和分工。

⑤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十二对从大脑发出的神经,它们统称为颅神经,让我们在挖耳朵的时候咳嗽的就是其中的第十对神经——迷走神经。

⑥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身材最长、分布最广的神经。它是一种混合神经,包括有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因而能负责多种信息的传递。

⑦正所谓能者多劳,迷走神经因其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本领而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个脏器、组织中,参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并与交感神经一起调整人体的心率、呼吸、腺体分泌及肝、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分布等。

⑧其中,咽喉部就是迷走神经的重要管辖范围之一。

⑨作为物质进出身体的交通要塞,咽喉一直都是我们身体关注的重点。在我们的喉头黏膜上分布有很多的迷走神经,这样当异物入侵时,它们就能及时通知大脑,下达咳嗽的指令,从而将异物咳出体外。

⑩如果迷走神经就走到这里为止倒也还好,可俗话说得好,路走多了总会迷路。

⑪作为身体里分布最广的神经,迷走神经也会有走错路的时候。在这趟信息传递线上,就有一些小的分支一不小心多走了一点,延伸到了外耳道,特别是外耳道后壁的皮肤下。

⑫于是,当我们挖耳朵时,外耳道下的迷走神经分支受到了刺激就会向大脑发出“异物入侵”的信号,而大脑一时间如果没有反应过来,就会误以为是喉头黏膜受到了刺激,于是立刻就下达了“咳!把异物咳出去”的指令,我们也就不由自主地咳了起来。

⑬说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迷走神经挺不靠谱的,竟然连耳朵和喉咙它都分不开。不过这只是它在工作中犯的小错误,在大多数时候,迷走神经还是很靠谱而且很重要的。

⑭如果没有迷走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引起的兴奋就会在心脏等重要器官上作用更长的时间,导致这些器官得不到休息,引起病变。

⑮而且,如果迷走神经罢工、病变了,还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⑯看在它有这么大作用的份上,挖耳朵引起的咳嗽,大家还是接受吧,或许这是沉默寡言的迷走神经在提醒我们它的存在呢。

1.结合文章内容,请概括“一掏耳朵就想咳嗽”的原因。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⑦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刘奶奶说她总是一掏耳朵就咳嗽,担心自己生病了,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她消除顾虑。

(拓展提升)

5.文章为什么以“一掏耳朵为什么想咳嗽?”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6.请结合第⑤⑥段,说说什么是“迷走神经”。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①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一口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了“网红”。作为烹饪之器的锅,它的进化和演变史,浓缩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史,同时也孕生了中华民族的烹饪文明。

②最初,古人只是把猎取的动物和采摘的食物直接放到火上烤熟,因此,烧烤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在石器时代,还有一种烹制食物的方法——“石烹”,利用的是烧至炽热的石块。石烹的方法不一,既可以把食物埋到烧红的石块底下进行烹制,也可以把烧红的石块投入到装有水的容器内,以加热水至沸来煮熟食物。

③久负盛名的怒江石板粑粑就是古老的石烹方法的遗存。用于烹制食物的石板都选自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而且最好是背阴背风山崖上的石头。选好的石材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修整、加工、打磨、抛光和烘烤。所以,石板火烧不坏、水浇不裂,既无油也不粘锅。

④我国最早使用的烹饪之器是陶器,早期多是陶罐和陶釜。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锅。

⑤陶釜是用泥土焙烧而成的,窑火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防止陶釜在烹饪时发生烧裂现象,古人在陶土中特意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谷壳、蚌壳末等。

⑥用陶罐和陶釜烹饪食物时需要用石头块支起来。后来,自带三条腿的炊具就诞生了,这就是鼎和鬲()。其中,鼎是一种三足支锅,而且三条腿都是实心的,有的鼎还有鼎耳和鼎盖。鬲在形状上与鼎十分类似,也自带三条腿,不过腿部是中空的,所以鬲在烹饪时受热面积要比同容量的鼎或釜大一些,烹煮食物要快一些。

⑦陶器在烹饪领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烹饪文明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重要的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煮、焖、炖、熬、蒸等,为我国古代饮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⑧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利用纯铜了,并有了初步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器的诞生更是促进了烹饪文明的发展。青铜炊器相较陶制炊器来说,不仅具有可塑性,不易破碎和变形等特性,而且硬度更高,传热性能更好,因此逐渐取代陶制炊器而成为了青铜时代特有的烹饪器具。

⑨我国的冶铁业大约诞生于战国时期,大约到了秦汉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铁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铁制炊器的应用使我国的烹饪文明逐步进入成熟期。铁制炊器具有传热快、耐高温的特点,并且较青铜炊器更轻便一些,因此基于高温油熟基础上的新型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各种煎炸、翻炒、爆炒、湿炒、干炒、煸炒、生炒、熟炒等。当然,铁器时代的烹饪大繁荣,还得益于烹饪原料的丰裕和多种燃料的应用和普及。

现在,铁锅已成为国人最常用的烹饪之器。传统的铁锅坚固耐用、受热均匀,在导热方面效果很好。铁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炒菜时溶出的少量铁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⑪我国古代烹饪见证了石上燔肉、陶制炊器、青铜炊器、铁制炊器的逐阶进步,并使得我国的烹饪文明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者:苏更林。有删改)

1.文章以“烹饪之器的演化史”为题,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烹饪之器

烹饪方法

____

 

石头

把食物埋到烧红的石块底下,或把烧红的石块投入到装有水的容器内,以加热水至沸来煮熟食物

——

陶制炊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五千

年前

______

_________

 

秦汉

时期

______

_________

煎炸、翻炒、爆炒、湿炒、干炒、煸炒、生炒、熟炒

 

 

3.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说起青铜炊器,不能不说青铜鼎。作为古代的一种烹饪之器,青铜鼎最初用来烹煮肉食或盛放肉类。青铜鼎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春秋晚期,青铜鼎的形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多都有器盖。虽然是一种烹饪之器,但专门用于烹饪的青铜鼎其实并不多,青铜鼎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礼器,特别是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后,青铜鼎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世由此也把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拓展提升)

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④段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锅。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之间传万世风神

①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瑰宝之一,是记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前行的历史印记。从实用到审美,从粗放到精妙,从记事凭信到抒情言志,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以方寸之间传万世风神,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承载华夏民族的审美基因,弘扬炎黄文化的精神内涵。

②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先人的无穷智慧,印章的起源亦是其中的体现。从诸多历史文献资料和不断被发掘的实物来看,印章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早在周代,人们通过钤盖印章来确保商品货物在流通中的安全运送及保存,凭信的实用功能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的功用不断拓展,除了被用来钤保管物品文书的封泥之外,还有物勒工名、器物标明、佩戴饰物、死后殉葬、烙马等。同时,在社会阶级分化的过程中,印章从统称“玺”到不同社会阶层以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分称,印章也成了权势的象征。官印、私印、肖形印、吉语印以至书画鉴藏印、文人印盛行,印章的制作,既为信用之举,又得美观之需。印章艺术在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也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审美的点滴信息。

③从春秋战国的印章起源到两汉之际印章发展的巅峰,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百花齐放,传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方方承载岁月磨砺的印章,更是印人在艺术风格探索、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精神的接力。

④“印虽小技而非小道。”篆刻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下取决于技术的熟能生巧,得心应手。形、势、神、韵在刀法笔意的熟练驾驭,和谐相生中得到实现。印技锤炼的背后是印人对印道的感悟。此道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更是世界万物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的方法、矛盾的分析、普遍的联系、系统的思维……印人在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汲取养分,总结实践的经验,在生活的感悟中体会印道的规律。清代吴昌硕法乳秦汉,巧借自然界风蚀残损之法,营造苍浑而不乏虚灵之境的印风,便是印技与印道共成的典范。

⑤传统的篆刻艺术实践重视“技道”“源流”,将篆刻技能与文化素养、人品修为相统一。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传统、渊源和创造的观念,在追求艺道合一、技道双进中感悟人生与万物之道。其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今天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而言就更显弥足珍贵。

⑥中国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新时代文化奋进和发展的源头活水。丁敬《论印绝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此诗展现了中国艺术所倡导的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的实践路径和创造精神。

⑦自古以来,科技与艺术,物质与艺术皆相辅相成,篆刻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今,高新科技的应用又拓宽了篆刻艺术的传播媒介和创作技法。篆刻元素渗透在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奥运会标志、汽车标志、服装面料纹样、建筑造型等等,都展现着东方民族审美的别致和特色。

⑧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篆刻艺术这一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视觉文化必将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更好地续写时代的精神,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点亮一盏时代的明灯。

(作者:沈浩。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试说说你对“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的理解。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语言既严密准确,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拓展提升)

5.中国的篆刻艺术,天生就和标志设计结下不解之缘。下面是两个运用篆刻艺术的标志设计,请任选一个,分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员的选拔

①作为探索太空的开路先锋,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一流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因此,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极高,可谓“千万里挑一”。

②航天员的身高要求是1.6米至1.72米。因为飞船舱内几何尺寸是有限制的,太高的话不仅坐着别扭,还容易产生危险。航天员的体重须限制在55公斤到70公斤之间。航天员普遍比较瘦小,因为体重要计入飞船的总重量,但发射时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航天员重一公斤,就要少带一公斤的燃料、消耗品或科学仪器。航天员里男性居多,这可不是性别歧视,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国外的女性航天员,大多担负实验组织工作,她们通常被称为“任务专家”,而不是航天员。2012年6月,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在此之前,全世界已有56名女航天员到过太空,约占航天员总数的10%。

③为确保航天员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选拔是极为重要的。生理机能选拔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挑选人体各脏器和系统基本生理功能优良者,检查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

④前庭器官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感受器官,长在头颅颞骨的内耳迷路之中。前庭器官负责感知人体空间位置,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作为人的感知器官,前庭器官如果出现“故障”,就会影响人的感知能力,从而产生眩晕。在太空工作,航天员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前庭器官会受到剧烈的冲击。所以前庭器官检查成为航天员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

⑤除了前庭器官检查,还必须对航天员承受过载能力进行测试。过载作用,一般产生于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的剧烈加速或减速。测试时采用离心机测定候选者的横向和纵向的超重耐力。不同的载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的超重值是不同的,飞船的超重值较高,而航天飞机的超重值较小。通常要求航天员的纵向超重耐力不应低于3G,横向超重耐力应为纵向超重耐力的3倍。

⑥载人航天器乘员舱的压力会在许多情况下紧急降低,比如出舱活动过程中舱室需要减压,应急灭火时也需要减压。舱内可能出现低压和低氧分压状态,这就要求航天员对于低压和缺氧环境具备一定的耐受能力。因此,选拔中进行低压缺氧检查也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排除低压易感和缺氧敏感者。一般用低压舱将航天员送至5000米高度检查其对缺氧的敏感性,用低压和压力改变检查其对低压和压力变化的易感性。

⑦此外,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传导到舱内的噪声值会很高。轨道飞行阶段,舱内设备产生的噪声也很难避免。这就要求对航天员进行噪声敏感性检查。检查是用航天飞行中遇到的噪声频率,对候选者进行试验,淘汰不良反应者。

⑧航天员的工作不仅是单纯的太空旅行、完成简单操作,更需要了解项目内容,通晓基本原理,在有限时间内采集到尽可能多的有效数据,以满足地面专家科研课题的研究需求,为前期理论提供支撑,为后期研究找寻方向,为建设“太空家园”积攒经验。所以,航天员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选自《读者》2018年第7期)

1.航天员需要经过哪些环节的选拔,请按文章顺序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基础选拔标准)——(__________)——(前庭器官检查)——(__________)——(低压缺氧检查)——(____________)——(一定的科学素养)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这段材料介绍了航天员的一些日常训练。如果你想用它为文章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为了适应太空飞行期间失重和旋转带来的刺激,对航天员的训练甚至包括花样滑冰、降落伞的自由落体、体操、蹦床等;还有就是旋转台训练,即把人固定在旋转台上,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受训者一开始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但经过长久训练就可逐渐适应;同时,为了让航天员能够适应长期寂寞的特殊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隔离室内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4.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当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走进低压舱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抽掉,航天员此时就开始进入“太空”。狭小的舱内既没有电视也没有音响,就连做一些摇摆幅度较大的健身活动也很受限制,没有电话,不准通信,与社会完全隔绝。学会如何适应这种环境,是走进太空之前必须攻克的课题。

(拓展提升)

5.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第⑥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7.你的同学小张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航天员,但他却喜欢课间吃零食,也不喜欢上体育课,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给他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奇妙的月亮时钟

①在地球上,太阳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月光又有什么作用呢?

②事实证明,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月光同样重要。每年11月的某个月圆之夜,澳大利亚大堡礁的130多种珊瑚开始同步排卵,大多数的珊瑚是雌雄同体型,它们会排放出精卵束(包含卵子和精子),这些精卵束闪烁着粉红色、橙色和黄色的光芒,鱼、海蚯蚓和各种掠食性的无脊椎动物在水中快速游动,吃着五彩斑斓的珊瑚精卵束,在月光下,来自不同区域的珊瑚卵子和精子开始融合,孕育出了幼虫,它们最终会在海床上定居下来,并形成新的珊瑚。珊瑚选择集体生殖的模式,可以提高卵子受精的机会,而满月时激起的巨大潮汐冲击珊瑚礁,又会大大提高珊瑚幼虫的扩散机会。但珊瑚是如何实现同步生殖的呢?除了水温和白昼长度在影响它们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月光。

③研究者发现珊瑚体内有一种感应蓝光的蛋白质,它能感应月光的蓝色波长,从而启动繁殖期。而且它们也有一些基因,能够调节自己的活动,使之与潮汐周期一致。如果夜空多云,月亮被遮挡,珊瑚通常不会产卵,有时它们会推迟到下一轮满月才产卵。

④不仅珊瑚的繁殖期跟月球活动同步,通常情况下,月球引起的潮汐标志着动物大规模的繁殖活动的开始。

⑤每年的10月底,热带雨林的大雨来临时,在澳大利亚西北印度洋的圣诞岛上,红蟹组成了几百万螃蟹大军,离开它们在丛林中舒适的洞穴,爬到海边产卵,这场大迁徙也与月光的活动强度有关。研究者发现圣诞岛红蟹会在残月出现时,赶到海边排卵。这是因为残月引起的潮汐更小,海面的涨落差距不大,让圣诞岛红蟹的后代能更好存活。

⑥2013年,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找到了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子层面,也有一个月亮生物钟。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猪鬃蠕虫,研究者在猪鬃蠕虫的前脑中发现了光敏感神经元。基因测序显示,跟陆生昆虫和脊椎动物一样,这种猪鬃蠕虫有其重要的分子时钟基因,这些生物钟基因的产物可调节其自身的表达,使猪鬃蠕虫的一些生理机能、生化活动等随月亮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⑦月光不仅仅调节着一些海洋生物的繁殖,它还在其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满月的时候,迁徙中的鲑鱼会在更浅的海洋区域游动,它们游得也会更快;信天翁和海鸥也会飞得更频繁,飞行的时间更长,也许是因为满月让它们看得更加清楚,能进行更远的旅行,又或者是为了躲避那些海洋掠食者。初生的兔鱼在新月的前一天,会借助夜色的掩护,成群地迁移到珊瑚礁。

⑧甚至浮游生物也受着月光的影响。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浮游生物在白天时会在海洋更深的区域活动,在夜间再次浮出水面,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浅水中觅食。科学家们不确定是什么驱使着这一昼夜节律,但是猜测它们的生物时钟应该与太阳同步。然而,当北极的冬天到来时,在阳光从未照射到的一些北极的海洋区域,最近的研究表明,那里生物的生物时钟是与月光同步的。

⑨有些动物还在利用月光伪装。白天,投足类动物短尾乌贼会躲藏在海底的沙中躲避捕食者。晚上,它们会出来活动,以虾和虫子为食。由于离开了海底,暴露在潜在的危险中,这些微小的软体动物选择了一招——利用月色伪装。其他几个物种,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动物和乌贼也在使用类似的策略。

所以,我们人类认为微不足道的月光,实际上在海洋中,发挥着如同日光一样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妃)

1.本文以“奇妙的月亮时钟”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①~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为什么月亮被称作“奇妙的时钟”?

4.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以第②段为例任选一方面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