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1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小石潭记》第一、二、三、四段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 环滁皆山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2015河南15~18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曹刿论战》全文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醉翁亭记》第2~4段
(二)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语段(一)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一)中的“太守之乐”和语段(二)中的“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2009河南16~19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醉翁亭记》全文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2)欧阳修谪滁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二)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①,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种花木的园子。②刍荛(ráo)者:割草砍柴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说
B.故
C.乐
D.舍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语段(一)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4.对于“仁”,两个语段各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论语》)
(二)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
(节选自《论语》)
注:①知:通“智”,机智,聪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时 B.信
C.传 D.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一)中提到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
4.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有何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