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018河南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①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②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③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④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⑤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⑥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⑦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作者:刘元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在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上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材料二 在谢亮老人的带动下,附近的很多退休老人纷纷加入义务指路的行列,义务指路成为京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拓展提升)
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绝对的劣势
①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人生不可能完美,缺点人人都有,缺点无处不在,有缺点的人是真实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每个人的优势与缺点都并存着,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缺点而悲哀,优势与缺点是相对的,就像每一个珍珠上存在着黑点一样,没有了黑点也就没有了珍珠,没有了瑕疵与缺憾也就没有了美好的人与事。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
②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其唱功苍劲挺拔,浑厚有力,豪迈谐趣,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嗓子哑了。
③对一个以唱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此,有的人不得不改行,有的人则或靠耍花腔来遮丑。许多人都以为周信芳从此会一蹶不振,演唱生涯或此结束。然而,众人都想错了。周信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不气馁,二不取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为此,他首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洪亮,咬文喷口有力。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学习,确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到“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纯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麟派艺术,让众人赞叹不已。
④当一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嗓子哑了,成了周信芳的一个劣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可以不陷入思维定式中,闯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许多时候,一个人的优势往往是他的劣势,而劣势往往是他的优势。前提是,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人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没有行动之前,就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现在处于劣势而烦恼,只要你努力,你一样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让弱点成为闪光点。
⑤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可它们的呈现需要参照物。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巧妙地展现出来。某种情况下的缺点,换一个场景中可能就是优点了。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⑥学会审视自己,打破思维常规,就能像美丽的凤凰那样,总是昂首挺胸地展示着绚烂的羽毛,让所有的人忘记,它还有一双丑陋的脚。
⑦一个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时,才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因为选择的失误或可怕的错位会让一个人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幸福人生的秘诀,就是一个人既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又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或者是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
(作者:张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处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在强手如林的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权竞选国家当中,卡塔尔与竞争对手美、韩等国家相比,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但是,卡塔尔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炎热会催生他们改变的决心,他们将给所有的球场安装太阳能冷却系统,让球场变得恒温;国土狭小,参赛的球队就不用转场了;人口不多,能把更多球票留给国外球迷。对此,国际足联大为赞赏。就这样,卡塔尔成功赢得世界杯的主办权。
(拓展提升)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2018深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拓展提升)
5.本文第⑤⑥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一年夏天,许衡与许多人一起逃难,天气炎热,大家都口渴难耐。有人发现道路附近有棵梨树,众人纷纷爬上树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其原因,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不能乱摘。众人说这是无主之树,许衡说:“梨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
材料二 南非总统曼德拉,因领导黑人运动、争取民族权利而被逮捕,关押在监狱长达27年。当他的女儿前往监狱探望他的时候,曼德拉还风趣地指着那些狱警淡定地说:“看看,这些保镖总是对我寸步不离啊!”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拿“浅阅读”不当阅读
①书可以深读,当然也可以浅读,不能拿浅阅读不当阅读。浅阅读的盛行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在看待这一现象时,不妨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②“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这是王余光和徐雁在《中国读书大辞典》里对阅读作出的定义。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人对阅读的理解和实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文本时,也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于是,这就有了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区别。
③一般而言,深阅读即强调阅读过程的认真仔细,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通过阅读来思考和建构意义。这样的阅读是被一些人推崇的。相对而言,所谓的浅阅读,我理解为只是一种快速获取资讯、浏览信息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主体一般无需入脑入心,一般停留在了解或者知道其大概的层面。很多人批评浅阅读过于碎片化和娱乐化,停留在浅显表层,严肃阅读缺失,很难触及深度。
④浅阅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是阅读和获取所需信息的有效形式。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在生活压力大、业余时间愈加金贵的当下,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等浅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高效而精准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只要不将时间白白浪费了,将破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用在读书上面了,总是有收获的。
⑤其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专业领域内的书进行认真阅读、研究。你不能强求一个中文教授去对一本有机化学类书籍进行深阅读;同样的,也不能强求每一个读者都如金圣叹一样点评《水浒传》。一般人粗读《水浒传》,知道武松打虎、杨志卖刀等事迹,不出类似“关公战秦琼”之类的笑话足矣。至于知晓行文妙处、作文之法,读出水浒世界里“权就是理,情胜于法”的潜规则,则更多是文学家和批评家的事了。
⑥需要强调的是,网络阅读不一定是浅阅读,传统阅读也不一定是深阅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笔者认为,简单地以阅读借助的媒介不同来区分深阅读和浅阅读是武断的,也是对网络阅读的一种偏见。网络只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媒介而已,在这个载体之下,有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义阅读材料,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娱乐而在网络上阅读轻松的漫画、内容粗糙的网络小说,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的阅读是浅阅读;如果他是抱着学习研究的态度在电脑上读“大部头”,并搜索与之相关的图片和论文,那么他还是在浅阅读吗?同样的逻辑,阅读纸质文献,也不意味着他是在进行深阅读。
⑦别拿“浅阅读”不当阅读。深阅读和浅阅读有效结合,两种方式随心切换,我们将会拥有更丰盛的人生。
1.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浅阅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2.第⑥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⑥段有一个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4.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拓展提升)
5.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