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
(2)______,又弗如远甚。
(3)______,私我也。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________。
(5)由此观之,______。
(6)___________,受上赏。
(7)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________,______”描写了邹忌的外貌形态。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观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最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左传》
(1)______,未能远谋。
(2)______,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______,必以信。
(4)______,神弗福也。
(5)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
(6)______。可以一战。
(7)一鼓作气,______,三而竭。
(8)______,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______。
(10)吾视其辙乱,______,故逐之。
(11)《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2)《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空乏其身,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
(4)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孟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
(4)______,行道之人弗受。
(5)______,乞人不屑也。
(6)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7)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8)《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9)《鱼我所欲也》中说明有可以得生、避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鱼我所欲也》中说明每个人都有“本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与“不受嗟来之食”表意相近。
(12)《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论语》十二章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3) 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4)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 ?传不习乎?
(5)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
(7)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
(9)________,于我如浮云。
(10)三人行,_______。
(11)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1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14)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15)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16)《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17)《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论语》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20)《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21)《论语》中用“________ ,___________”表现了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时,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电话
①父亲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可现在,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
⑥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⑦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
⑧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
⑨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⑩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⑪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
⑫春天的时候,母亲中风。一切都来得很突然。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⑬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⑭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⑮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⑯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⑰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作者:芦芙荭。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2.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2)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
3.第②段是怎样描写父亲过去与现在的状态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小说命名为“父亲的电话”,但文中父亲从未打过电话,这样命名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拓展提升)
5.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